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神病人绘出“梵高般杰作”.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病人绘出“梵高般杰作”.doc

PAGE  PAGE 5 精神病人绘出“梵高般杰作”   时令已是深秋的11月,南京南郊的祖堂山更显清冷。与周边著名的景点南唐二陵相比。山脚下的一排新旧相间的建筑并不惹眼。这里住着张玉宝及他的同伴们。   这些人此前都没有碰过画笔,从不懂什么绘画技巧,但他们看似信手涂鸦的作品却让专业艺术人士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充分领教了张玉宝们的艺术生活之后,南京当代艺术家郭海平表示:“他们的作品连同他们这些人。必将引起社会的关注。”      像梵高一样令人震撼      张玉宝的代表作是一幅名为《挣扎》的作品:冲击力极强的橘红色背景上,被扎上了无数个错乱且刺眼的黑点,它们环绕在一个人头四周,人脸表情有些呆滞。色彩强烈的反差,让人感觉周围恐怖的背景,随时可能将人头吞噬,人头似在苦苦挣扎。整个画面是???么干净,但内涵却非常丰富。无论如何,你都不能猜到这是一个未经任何绘画训练的人画出来的东西。   他还有一幅得意之作是《带吊钩的半身人》。画面主体是个侧立的人像,奇怪的是人头部分居然是个吊钩。创作这幅作品时,张玉宝十分苦恼。画出这个图像之后,他曾连续两天坐在画前发愣。问其原因,他十分困惑地说:“一直在想这个人另一半是什么样子,但怎么都想不起来。”   旁人这才注意到,已完成的带着吊钩的人身像右侧,有一个被齐刷刷切断的截面,正是这个被切断的感觉让他苦恼无比,最终他还是没有想出另一半的样子,但这幅未完成作品反而成了杰作,给观者留下无穷想象。   很多人都很熟悉一幅西方经典抽象名作:蒙克的《呐喊》。整幅画面充满了挣扎、紧张和压抑的气息。和这幅名作比较起来,张玉宝的作品具有同样的味道。看过张玉宝作品的一些南京艺术家甚至将张的作品和大师梵高的画作进行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地让人震撼。”他们说。   在画风相似的背后,和梵高、蒙克等西方艺术大师相比。张玉宝和他们还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精神病患者。精神病人和艺术家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怎样的联系?      一位艺术家的“住院计划”      “在中国,没有人相信精神病人会画画。”南京当代艺术家郭海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这个群体,我们有太多的歧视和误解,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依然神秘。”   一年前的10月10日。即“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郭海平带着被褥,住进了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开始了他为期三个月的勇敢探索。   “第一批参加画画的病人画出东西后,我们全都傻了!”病区主任王玉至今难忘当时院里的医生护士们第一眼看见这些作品时的情景。祖堂山精神病院也随即爽快地同意了郭海平三个月的计划   吴俊勇首先让郭海平见识到了他的神奇。尽管此前并不会画画,但经过两天的不适应之后,吴俊勇每天都会来到画室,坚持画一两个小时。吴画画时每画一二十分钟之后便站起身来,在画室里走来走去,脸上不时地露出甜蜜幸福的笑容。   有一天,他反复用橡皮擦自己的画,郭海平便走了过去看个究竟。到其跟前,才知道他正在修改一个形象,画面是一个人站在一只小凳子上,双手向天举着。但他很快擦掉了举起的双手。经过几番修改。他将举起的双手修改成一对飞翔的翅膀。看到这个情景,郭海平下意识地说了句:“吴俊勇飞起来了!”吴俊勇转过头来。用“从未有过的亲切目光”看了他一眼,然后神秘兮兮地微笑了。   吴俊勇来画室不超过十天,但留下了八幅作品。画面除了“飞人”之外。其他形象诸如汽车、大地等都具有俯视的特征――“画者的视角总置身高空,惬意地俯身,看着地面上的一切。”至于他那神秘的微笑。钻研过心理学的郭海平解释道:“这是因为在精神分裂之后。他便飞离了现实。”   郭海平发现,俯视并不是吴俊勇一个人的特例,爱画机械的王军不少作品也都有俯视的特征。精神病人似乎习惯于从高空俯瞰事物。   而和吴俊勇同样神秘的微笑,在杨娟娟脸上亦经常出现。这位24岁的姑娘“行为紊乱了10年”,头发凌乱,衣着邋遢。平日总拖着鞋走路。但自进入画室之后,她安静许多。总在墙角不声不响地埋头画画。   杨娟娟画了幅自画像,画面上的人像非常干净,瓜子脸,大眼睛,眼光炯炯有神,头发整洁有序,全然没有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无神和疲乏的模样。郭海平试探性地问杨娟娟:“画得像么?”杨肯定地回答:“像!”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头发从未像自画像中那样整洁有序过。      画画时自信,平时不自信      画画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全新的体验,也让他们产生了一些变化。   被郭海平尊称为“大师”的张玉宝作画后的变化是明显的,因为一开始画画时他显得情感很淡漠的样子,典型的精神病阴性症状的表现,在画了两个多月以后,王玉发现他脸上有了笑容,还会跟人家主动交流打招呼了,跟原来刻板的样子很有些不同。郭海平则发现张玉宝走路的样子也不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