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课后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doc

2015中考语文课后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课后强化训练21 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15·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释】 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课时讲解题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知其姓与名也:知道 (2)千不得百焉:一千(人)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具有,具备 (4)则几乎罔矣:迷惑无所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难度不大,答题时要学会课内外迁移。 课时讲解题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C) A. 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而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知新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前者为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或“呀”,后者为介词,相当于“于”;B项前者为代词,指“他的”,后者在“如……何”前面表示加强反问语气;C项均表判断,相当于“是”;D项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顺承。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要重点把握“知”“言”“所以”“而已”等词的意思。翻译时要求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选文,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深层次的理解,从原文中“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可以看出,“悲其志”是司马迁与屈原的共同点。 二、(2015·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课时讲解题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命驾将适野(前往) B. 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知道, 明白) C. 乃往,身自罢之(罢免) D. 文侯怒,任座趋出(快走)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题,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不能见字取义。C项“乃往,身自罢之”的意思是“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取消打猎的事”,所以,该项中的“罢”应理解为“取消”。 课时讲解题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B. 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文侯应之亦然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A项中,前一个“于”是“向”的意思,后一个“于”表比较;B项中,前一个“其”指代魏王,后一个“其”表推测、估计;D项中,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是转折连词。只有C项的两个“之”都指代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 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 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 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文中讲到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他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自私的做法的错误性,对任座的直言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