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与汉代经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谶纬与汉代经学.doc

谶纬与汉代经学   谶纬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研究汉代思想史和汉代经学不能回避的内容。它以经学的附庸形式出现,通过附会儒家经典获得封建统治者的认可。谶纬在形成和流行的过程中,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吸收利用经学的同时也成为了经学的附庸,对汉代的学术、政治、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的地位一跃而成为解说政治、教化民众的官方哲学,儒学也因此上升到经学的地位。随着经学的发展,它的旁枝――谶纬也开始出现并盛行,而且一度成为“内学”,大受崇拜。      一、关于经学与谶纬      《说文》:“经,织也。”段玉裁注:“织之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可知经的本义是指织物纵向的丝。因为我国旧式织布机都是先布经线于织机的卷轴上,再用机梭将纬线横向织入经线之中,故段玉裁说“必先有经而后有纬”。后经引申为南北向的大路,又引申为常规、原则,后来又把记载或阐述常规和原则的书籍也称为“经”。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很多都被称为“经”,如墨家的《墨经》,道家的《道德经》,医家的《黄帝内经》等。但到了西汉中期以后,“经”的指代意义发生了变化,只有儒家的典籍才可以称为“经”。研究、解说儒家经典的学问被称作“经学”。   所谓“谶,验也,从言。”(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五)即通过隐语、符、图、物等形式假托天命神灵预言人事的吉凶祸福。“纬,织横丝也。”(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二十五)指经的支流,是由经典所衍生出的意义解释,多假托孔子,依傍经书发表预言。《四库全书总目?易类》说谶“诡为隐语,预决吉凶”;而“纬者,经之支流,衍之旁义”。一般地,纬以配经,称“经纬”;谶以附经,叫“经谶”;以图作谶,谓之“图谶”;纯用文字作预言,叫“谶语”;用特殊符号示谶,是“符谶”;而单以神灵言说劂称“灵篇”。有学者认为,谶和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姜忠奎《纬史论微》说:“纬共名也,图谶符录皆别名。”(姜忠奎:《纬史论微》,上海书店2005年版,第13页)认为纬是一个统称,而图谶符录都只是纬的个别名称而已,就像《易》、《书》、《诗》、《礼》都统称为经一样。顾颉刚也指出:“谶是预言,纬是对经而立的”,“这两种在名称上好像不同,其实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大分别。实在说来,不过谶是先起之名,纬是后起的罢了。”(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9页)   谶出现较早。《史记?赵世家》载,秦穆公说:“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秦谶于是出矣”。《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时代也有“亡秦者胡也”,“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等,都是著名的秦谶。在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他们都利用谶语作了舆论上的准备,谶语成为被统治阶级反抗压迫的工具。   汉武帝时期,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汉书?武帝纪》)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求“令后学者有所统一”(《汉书?董仲舒传》)。与此相关的变化是儒学开始与神秘主义文化相结合,带有神学色彩和宗教化倾向。这一变化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便是董仲舒。在他的理论中,将天神秘化,将君权神秘化,创立出一套“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体系。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战国时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对阴阳灾异的谴告。在董仲舒的积极倡导下,阴阳五行和灾异思想很快泛滥起来。这种思想与当时的京房易学、齐诗等学派思想一起对纬书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西汉后期,谶与纬实现合流,纬书中也包含谶语,有的谶语也依傍经书。两汉之际,谶纬大行其道。      二、谶纬与汉代经学      谶纬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矛盾对立时期兴起和兴盛,这正说明了谶纬与经学关系密切。西汉所盛行的“经学”是宣扬“天人感应论”的今文经学。今文经学解经对经所涉及的史事很少有所补充,注重的是阐释经义,即后世常说的讲究“微言大义”,体现了今文经学在学风上的主要特点。这种学风特点的形成最早或许与秦火后今文经以口耳相传、间有发挥有关。不重经而重义,因阐释者不同而异,又因阐释者时代不同而异,可以对经作应时之需、应势之需的解释,彻底打破了儒生依守经典字句的传统,为本就善于附会闸发的谶纬之学“托诸孔子”、荒诞不经开了方便之门,为纬书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谶纬与今文经学就是在这种大体共同的学风基础上紧密结合起来的。   董仲舒是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今文经学的一些思想。《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说:“传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可见,今文经学是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