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听边唱80年代全民娱乐衍生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听边唱80年代全民娱乐衍生史.doc

边听边唱80年代全民娱乐衍生史   唱 唱支歌给你听      红色青春,集体歌咏的时代记忆   采访人物:张宏刚年龄:45   职业:公车司机   讲述:80年代那会儿,我才20出头,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要么在大学,要么在工厂,不管是在哪儿,都有一个例行的活动,那就是在建军节、国庆节啊,街道会组织集体歌咏会,我们每天晚上会拿着歌谱对着唱,《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我们歌咏会的主打曲目,旁边有一架风琴,呼啦啦的伴奏,排练的时候特别有激情,大家扯着嗓子卖力唱,有一次,我还把嗓子练哑了,后来也硬撑着上了场,想起来,也是我们的红色青春,算没白过。   评论: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思想上还处在一种集体意识之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形成了当时的社会价值形态,再加之娱乐方式的单一匮乏,对着歌谱练歌就成为当时流行的休闲方式。      白衣飘飘,弹吉他唱民歌   采访人物:霍明年龄:50   职业:制片人   讲述:受港台流行乐的影响,我慢慢认识了罗大佑,当时,他的《童年》给我印象最深刻,后来通过各种途径,在大学里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爱不释手,没事的时候就会抱着吉他在宿舍里练习,把罗大佑的《童年》弹顺了,又听了崔健的《一无所有》,开始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转移阵地,坐在校园的草地上边弹边唱,吸引了不少姑娘。   评论: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也是一个青年人追寻自我、彰显自我的年代。校园民谣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80年代的年轻人,带着些许纯情和稍稍的迷茫无措,借吉他呼唤自己沉睡已久的个体意识。      卡拉OK,众民集体狂欢   采访人物:范小红年龄:39   职业:大学副教授   讲述:卡拉OK当时是由日本流传到港台,又从港台流传到广州,在1988年,东方宾馆与日本株式会社合办“东方卡拉OK”,这家广州最早的营业性的卡拉OK歌舞厅开启了我们国家的K厅之门。随着华语流行音乐的日益成熟,卡拉OK有了得以适宜生长的软性土壤,在晚上,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露天卡拉OK舞厅人们扯着嗓子的吼唱,《十五的月亮》《跟着感觉走》成为榜上热点曲目。   评论:卡拉OK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由小众娱乐向大众娱乐过度,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舶来品”,它给数以万计的中国民众找到了一个集体狂欢的方式,宣泄情感,寄情娱乐。      量贩KTV,娱乐更多元   采访人物:胡邈年龄:29   职业:KTV大堂经理   讲述:现在的KTV以分时段计费,点唱模式从从原有的编码手写选择到在点歌台的电脑中选歌,很快捷简单。一台集成电脑中存有上千首歌,可以按照编码进行选择并确认,电脑按照所点歌曲的先后顺序自动播放,也可进行优先播放设置。很多KTV都开始附设自助餐,我们的KTV就提供集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多元服务。   评论:卡拉OK的进阶式――量贩KTV,娱乐多元、消费升级成为量贩KTV的显著特征,21世纪人们的娱乐需求在KTV得到了满足,“吼出来”、“秀自己”、“麦霸”成为当下KTV的流行关键词,这是一个需要高效的欲望都市,也是一个需要放松身心的现实世界,量贩KTV在8小时工作之外,开始充当社会个体的娱乐主力军。      听 把耳朵叫醒      卡式录音机的“磁器”革命   采访人物:薛桂枝年龄:65   职业:退休工人   讲述:88年,我40来岁,还在工厂上班,我儿子当时还是个20多岁的愣头小伙儿,跟那时候所有年轻人一样,顶着一头卷发,穿着一条喇叭裤,还带墨镜,每天下班就嚷嚷着跟他一帮朋友跳舞,为这还买了双卡录音机,在家里忙活,录歌、放歌,还跳着像踩在棉花上的舞,当时看挺新鲜也不好接受,后来慢慢的就习惯了。   评论:在蓝大褂白衬衫的80年代,双卡式录音机开启了人们自娱自乐的行为方式,它改变了那种老上海式的指针唱片机放歌的繁琐复杂,将倒录、刻放结合,成为那时“霹雳青年”跳霹雳舞、太空舞的必备设施,也引领一个“磁器时代”的技术革命。      随身听音乐   采访人物:王小姝年龄:32   职业:老师   讲述:随身听流行的年代,我正在上大学,那时候大家都喜欢边走边听,像小虎队、四大天王等等这些人的歌我们都特别喜欢,每天听都听不腻,设备也由一般的国产随身听升级至Sony的超薄随身听。上自习、逛街的时候把随身听别在腰上,插上耳机,自我感觉特别好。   评论:袖珍、便携、耳机播放是随身听的优势所在,它的出现预示着音乐移动播放在技术支持上有了无限可能性,这个日本“舶来品”继而开始取代单卡、双卡收录机,不变的仍然是以磁带为播放介质,人们的视听体验仍然以“磁”为王。      CD,音乐“头文字D”   采访人物:郑小小年龄:27   职业:白领   讲述:我上高中那会儿,同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