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互渗.doc
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互渗
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互渗
总论
既然是通过中国古代诗词的母题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语境的流变为案例来论中西方文化良性互渗的具体状况,不妨先.L.阐释一番流变、母题的概念,并简要的介绍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的状况。
首先是所谓流变,《文心雕龙bull;通变》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阎嘉之《文学理论基础》据此释流变为继承与创新的或通与变的过程〔1〕。
其次是母题。关于母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采用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将母题视为一种从古至今连续的、相对稳定却又有新变的主题小说创作的文化性母题是时代的文化主题的艺术体现。每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2〕、母题乃是文学的永恒主题。〔3〕
中国古代诗词历经诗三百、古诗十九首、盛唐之音的辉煌再到明清之回溯余波,在时间大浪的淘洗中,渐渐析出一些母题。本文从这些母题中抽出三类:爱国郁结,伤时,侠义,以便进行具体分析。
这些母题在时间维度上不断的流变着。特别是近代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让母题的新变更为鲜明。而73年代后以灵活积累〔4〕为动力的新一轮时空压缩以及导致的生产周期和消费速率加快的消费文化的冲击,使古代诗词母题的流变更为剧烈。
上世纪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的具体状况是:首先,香港文化工业的生产机制相对成熟;其次,香港作为世界金融重地之一,灵活积累为动力的时空压缩在香港很明显的表现着,如消费速率加快的消费文化(发达的时尚、电影、唱片、演唱会等文化商品大量生产与迅速的被消费);再次,香港地处国际港口,文化多元并存的状况长期存在,,古代诗词母题在此作用下不断的流变;最后,香港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较为完好。由此看出,古代文化在香港虽然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却未受到政治权利的颠覆打击。
本文以8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黄霑先生的歌词为案例。黄霑集作家、词曲家、学者于一身。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他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伴随着香港电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黄飞鸿》、《梁祝》等陆续走红,黄霑的词曲也传遍了华语地区,其中《上海滩》、《沧海一声笑》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
对于中西文化的互渗,笔者从价值判断出发,大致将其划分为良性和恶性的互渗。良性是没丧失自我文化同时又能与西方文化工业接壤,是以民族身份为理想读者的互渗;而恶性是丧失自我文化,内核和外延均被文化帝国主义所奴役,其理想读者是西方读者的。
我认为,黄霑词中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流变,是以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价值观)为主要内核,以西方文化工业机制、消费文化语境为外延的互渗。从价值上判断,这是一种没丧失自我文化价值观同时又能与西方文化工业接壤的良性的互渗状况。
以下分别从爱国郁结、侠义、伤时等三个古代诗词的母题论述其在黄霑词的流变中体现的中西文化良性互渗的状况。
爱国郁结
屈原《离骚》中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让爱国郁结在古代诗词烙下印子。每当人遭遇(或即将)国破家亡之境遇,深受忠君爱国文化熏陶的汉民族文便将故国之郁思寄于诗词之卷轴,而诗词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传承,使此思涓流不息,渐渐形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爱国郁结。这种母题是沉郁的、压抑的叹息,而不是哀嚎。
此种母题明显的体现是在南宋词上。靖康之变让汉民族政权失去了中原。流落南方的词人们思故国之怀,,将国家的不幸与自身命运的不幸融为一处,系在词上。
南唐后主李煜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王国维谓之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然辛弃疾之笔墨: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亦是血书,是沉郁和吟叹之血书。被后世称为豪放词的辛词,其实更多的只能低叹可怜白发生,只能低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清词又再次形成此气候。阳羡派代表陈维崧如此写道:故国十年归不得,旧田园总被寒潮打(《
贺新郎bull;赠何生》)。又如《贺新郎bull;蘧庵先生五日有鱼酒之饷醉后填词》、《扬州慢bull;送史蘧庵之广陵》,痛悼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扬州抗清殉国的壮烈行为,着墨不多,哀思沉至。
值得注意的是此两类人.L.的身份和他者有共同之处。所谓他者是殖民话语把被殖民者创造成的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5〕文人根在亡去的政权或土地,却生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政权统治或地理维度之下,儒家的忠君爱国和现实境遇的矛盾导致他们的爱国郁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