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民情怀 笔墨难抒.doc
PAGE
PAGE 9
遗民情怀 笔墨难抒
明末清初之际,一批明末遗民名士经历了朝代更迭、国破家亡之痛。尤其是一批文人雅士,不满新王朝的统治,又无力回天,遂隐遁于山林,寄情于翰墨,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或以诗画会友,或课徒授技,借书画抒发郁闷胸怀。
武汉博物馆藏有一件八开书画册页,作者分别为张遗(怡)、邹吉(?矗?、纪映钟、胡士昆、向阳、樊圻、龚贤。此件作品代表了明清之交文人遗民鲜明的艺术时代特征。画作者中三位是金陵八家之一,其他作者也都是当时名人雅士,且相互交游频繁。作品中樊圻与邹吉画页有署年“戊子秋八月”和“戊子中秋”(1648年),胡士昆画页有署年“己丑”(1649年),据此推断,这次诸遗民的书画合作很可能是在1648年与1649年之交。当时,文人聚会持续两三个月是常有的事情。而据《龚贤年谱》记载,1648年,龚贤与纪映钟、方文、顾与治等金陵遗老,曾在扬州龚鼎孳寓斋有过一次相聚。由此推知,此套册页或许是在这次聚会,或者这之后的一次专门聚会上共同完成的。
此套册页落款有提及“幼量先生”,且尊称“幼量翁”。据考,“幼量先生”应为张幼量先生,即明末山东邹平张万斛。张万斛,字幼量,张延登之子,张万钟之弟,张实居之叔。张氏家族是山东邹平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宦之家。
张万斛爱好收藏古物,喜与文人雅士交往。他与王士祯认识许多名士,如纪映钟。王士祯是张万钟的女婿,张幼量即为王士祯的内叔。在王士祯的《阮亭诗选》中有《内叔张幼量先生招同纪伯紫袁宣四集药圃》,药圃为张幼量所筑居室。另外,清陈撰《书画涉笔》中记载:“纪伯紫于张幼量家得观……多蝠砚。”纪映钟亦有诗《双剑为张幼量作》。由此可得知,张幼量与纪映钟应为朋友,且非一般友情。
另据《宋琬年表》所记:“一六四五年(清顺治二年乙酉),宋琬三十二岁,流寓到金陵,居张幼量之莫愁湖畔竹亭中,有诗《张幼量以白门精舍假余感赠》。”可知张幼量在明末已从山东移居金陵,且与宋琬为深交之友。
画册中张遗所作行书七言诗的笔法风格近于董文敏,字形略作左低右高,求得奇正,笔画圆劲秀逸,纯熟遒媚,行笔流畅宛转。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布均匀,疏朗得体,得晋二王之妙,唐智永、虞世南之巧,宋东坡之形,兼元赵松雪之法。与晚明流行的狂草相区别,作品体现了作者承继传统帖学的深厚书法功底。作品内容也体现出作者文人高士之雅志及遗民情怀,如“独坐小楼翻旧史,松风递出自然香”一句。“怕读南山朝?Y诗”一句出自《诗经?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Y”。连最平常的“南山朝?Y”都不敢多读了,可见作者心绪愤闷之极。
张遗(1608―1695年),原名张怡,初名鹿徵,字瑶星,号薇庵,又号荷泽居士,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传记见方苞《白云先生传》。
张遗不仅书法得道,还善画山水,宗法元倪云林平淡自然的笔意,意境高雅。流传画作甚少,有清康熙十四年作《溪山图》传世。[1]与清初四僧髡残(号石溪)交谊尤深。[2]
张遗与当时诸多名士来往密切,如周亮工,曾为周亮工所著《读画录》与《赖古堂印谱》作序与引[3]。其著书甚多,有诗文集二十余卷,《志林》二卷,《谘闻随笔》《续笔》八卷,《金陵私乘》八卷,《蠡酌》四十八卷,《读易私钞》二十卷,《白云言诗》十二卷,《史絮》二十四卷等十余种,均《清史列传》传于世。
张怡自明亡后归故里,为表忠心,改怡为遗,是为张遗。而至清廷统治稳固,见民心所向,而后又改回旧名,是为张怡。前后所改,时间持续不长,因此,张遗之名无所闻也。
画册中落款“戊子中秋邹吉写”的山水图,钤盖白文印也为“邹吉”,但从作画风格与笔法、画面布置构图、落款笔法以及印文来分析,该图作者应为金陵八家之一的邹?础?
邹吉(?矗┥?卒年不详,邹典之子。字方鲁,善山水、花卉,画史记载其画“简淡超逸”(秦祖永《桐阴论画》)“笔意高秀”(周亮工《读画录》)。从存世作品看,却极少轻淡简逸之笔,而以凝重苍劲取胜,如南京博物院藏《松林僧话图轴》和故宫博物院藏《山水轴》,均用粗笔勾斫,山石凝重,景色壮阔,具“北地沈雄之气”(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本画册所显现的风格正如周亮工所记,笔意简淡而具超逸之气。画的题记时间为戊子年,即1648年,清顺治五年,乃其早期作品。因此,凝重苍劲之风格应为其后期风格之变化。
该图用笔简率疏朗,山形轮廓线条平折,少皴法,以淡?敷色,树木萧散。近处右边山间露出草庐两间,左边清溪从山涧直落平坡;远处淡妆素抹的山形隐约可见。营造出秋山迷雾之景,荒率之情跃于纸上,体现了作者归隐山林、追求结庐深山而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说邹?吹摹盎?宗其父,图松尤奇秀”,又记其父画:“笔意高秀,绝去甜俗一派,故足俯视余子。”现存邹?吹幕?都是“绝去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