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五卷)》
PAGE \* MERGEFORMAT- 10 -
“北京精神”:回顾与反思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北京精神的文化内涵与践行路径研究》(项目号:ICS-2012-A-01)成果。
包晓光
摘要: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了“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创新、包容、厚德”。2012年,“北京精神”八字述语不仅遍布北京市大街小巷,而且借助媒体,传遍全国,广为人知。回顾“北京精神”的孕育、提出和传播,堪称2010年到2012年间首都北京的一个颇有意味的文化事件和文化景观。拉开一定的时间距离,审视、梳理这一文化事件与文化景观的内涵,可以发现其意味由几方面的操控和运作交织而成:首先,“北京精神”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口号,其提出与确定虽由官方组织、筹划,但明显突出了专家、学者的作用。其次,网络新媒体在网络票选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多达三百万人次的投票率,虽然与两千多万常住人口数比起来不算靓丽,但依然凸显了网民参与的热情。第三,“北京精神”的诉求注重与大众文化相结合,通过调动多种流行文化元素,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和普遍性。我们看到,正是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交合作用,“北京精神”及其八字述语才获得了超出传统政治口号的不同寻常的意义。把“北京精神”限定在上述文化事件和文化景观的意义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北京精神”提出的真实意义。但是,如果仅限于此,显然会漠视一座伟大的城市深沉的历史以及穿越而来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北京精神 世界城市 文化精神 反思
一座城市,历经数千年而屹立不倒,任何自然灾害都不曾彻底摧垮它,大大小小的战争都不曾倾覆它,即便因遭受破坏而凋敝,一旦获得喘息与机缘,就焕发生机,重展城市的娇颜与魅力。这样的城市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并不多见,北京以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置身于这样的不朽都市之列,理所当然。一座城市之所以伟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优越、规模宏大、自然资源丰盈等物质条件,而是由它的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文化精神决定的。一座屹立千年的伟大都市,必然有其独到的文化精髓与命脉,正是它使城市产生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代代生民绵绵瓜瓞、孜孜矻矻、不离不弃地繁衍生息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一 在虚拟经济、文化经济、创意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实体经济仍然构成都市生活最深厚最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城市与文化及文明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在文化学思考中见仁见智。基于已有研究,我们对“文化”一词的意义作如下理解:“文化是特定的人类社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形成的足以体现该社群的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的综合体。它为该社群的成员所共享,并以某种方式反复。它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符号层面、行为习俗层面均有体现。相应地展现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审美文化、符号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等方面,我们把这些叫做文化的六个方面”。 王强、包晓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附原注:冯天瑜将文化区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其中“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整个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氤蕴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介乎上述二者之间的,是文化的制度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构的各种社会规范、典章制度;还有文化的行为层面,即人类在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看法。但是,该说法明显地受到了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一般结构理论的影响,在文化意涵中虚构了一个深度模式。在本论题看来,文化的六个方面没有这样一种关系,在体现文化精神意义上说,六个方面是相似的、沟通的、交叠的、共语的,彼此就像兄弟。参见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导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如此看来,一座城市的文化就可以视做在该地域生活的一代代人类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形成的足以体现其自身的精神、气质和独特追求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代代传承,应不同时代和生活的需要而损益创新,成为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命脉。所以,一座伟大城市的文化确如著名学者钱穆所说,体现出“在这平面的、大的空间,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再经过时间的绵延性” 参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第231~232页,1994年版。
。简言之,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就是其主体人的人文精神,它构成了城市的生命,是城市的活力与生机所在。
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在谈到城市、文化、文明三者关系的时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