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_Mg_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docVIP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_Mg_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_Mg_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_Mg_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第11卷第2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4月 Vol.11No.2Apr. 2001TheChineseJournalofNonferrousMetals [文章编号]1004-0609(2001)02-0231-05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2Mg2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何立子,张晓博,孙秋霞,崔建忠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110006) ① [摘 要]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强化元素Cu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时效制度对Al2Mg2Si合金晶间 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对腐蚀产物的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观察。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在峰时效的状态下,在0.5%Cu以上的合金中可观察到明显的晶间腐蚀,而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最大腐蚀深度增加;在欠时效状态下,1%Cu以上的合金中观察到了微弱的晶间腐蚀;在过时效状态下,所有实验合金均只出现点蚀。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φcorr向正的方向变化,Jcorr增加,欠时效状态下的φcorr比峰时效状态下的负,腐蚀电流密度较小。 [关键词]Al2Mg2Si合金;晶间腐蚀;Cu含量;时效 [中图分类号]TG29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 Alcoa铝业公司开发的6013合金具有很优异的焊接性能、成形性能及耐腐蚀性能[1],铝合金(Al21.01Mg22Cr20.02Ti)[2]20.7Cu)[3],美国的Bergsma和等研制了一种新型铝合金AA6069(Al21.4Mg20.9Si20.7Cu20.15Cr20.2V)[4], 1所示,它们是在Al21%Mg20.85%Si合金基础上,由Cu含量从0.5%变化至1.8%得到的,合金中杂质Fe的含量 均控制在0.1%左右。所有实验合金均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铸造,铸锭经过均匀化、热轧、退火,最后冷轧至1.5mm厚。试料在550℃保温30min后水淬,进行固溶处理。随后进行3种不同的人工时效:180℃,20min的欠时效处理,180℃,3~4h的峰值时效(T6)和180℃,24h的过时效。 浸泡腐蚀实验的试样尺寸为15mm×30mm,每组3个试样。试样在浸泡实验前处理程序为:室温下10%NaOH溶液腐蚀去除表面氧化膜→清水洗净→30%HNO3溶液中和→清水洗净吹干。处理后的试样浸泡在30g/LNaCl,10mL/LHCl的腐蚀液中24min,溶液保持恒温(35±1)℃。腐蚀后用30%HNO3溶液去除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以上所 这些合金均具有优于6013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能。通常人们认为Cu,Mg和Si作为主要合金元素,对 合金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Mg与Si形成Mg2Si相,Cu与Al形成CuAl2相,增加它们的含量虽然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但却降低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李细江等人通过研究认为Al2Mg合金在熔融钠盐中的腐蚀与含Mg相有关[5];朱小龙等人认为铜合金BF302121在部分晶界上不连续析出的富Ni2Fe相导致晶间腐蚀 [6] ;KenTohma等人研究了 Al2Mg系合金的晶间腐蚀机制,提出了晶界处的析 出物的溶解机制的溶解机制 [8] [7] 。Farmery等研究了Al2Cu系合 有实验程序均依照标准HB5255283进行。 电化学阳极极化实验的试样首先用水砂纸从200#磨至1000#,然后机械抛光。试样的测定面以 金的晶间腐蚀机制,提出了晶界附近贫溶质元素层 ,但含高Cu的Al2Mg2Si系合金晶间 腐蚀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明了。本文作者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阳极极化方法研究了Cu含量和热处理条件对Al2Mg2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① 外进行覆膜保护。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在Potentio2stat/GalvanostatModel273仪器上进行,参比电极 为饱和甘汞电极,电解液为室温下的3.5%NaCl溶液,电位扫描速度为5mV/min。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项目(98-A28-01-09) [收稿日期]2000-07-24;[修订日期]2000-09-15 [作者简介]何立子(1971-),女,博士. ?23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1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