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吸附催化材料_吴永文.docVIP

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吸附催化材料_吴永文.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吸附催化材料_吴永文

——————————————————————————————————————————————— 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吸附催化材料_吴永文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3, 19(1): 88 ~ 95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文章编号: 1001-5493(2003)01-0088-08 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吸附催化材料* 吴永文 李 忠** 奚红霞 徐科峰 韩静磊 郭建光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州 510640  摘要:简述了VOCs对环境和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介绍了常见的VOCs污染控制技术, 包括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其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的特点及其进展,指出 在吸附技术和催化技术里,吸附剂和催化剂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这两类环境净化材料的 进展和存在问题也作了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VOCs 吸附 催化燃烧 吸附剂 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 X701 文献标识码: A 1 前 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指的是具有较高蒸汽压、常温常压下容易挥发的一类非甲烷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萘、苯乙烯、丙酮、正己烷等[1, 2],广义的VOCs还包括甲烷、丙烷以及一些硫烃、氮烃、氯烃等。VOCs来源于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制药、电子元件制造、印刷、制鞋以及汽车尾气[3]等,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有巨大的破坏作用[4, 5]。一些VOCs(如氯氟烃)微量时就足以破坏臭氧层,引起紫外辐射增多和地球升温。更为严重的是,VOCs与NOx在阳光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并在一定的气象、地理条件下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一旦形成,就会对周围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并引起人体强烈的呼吸障碍和明显地增加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如此,某些VOCs甚至具有强致癌性和基因毒性,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VOCs对环境的极大危害和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 胁,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环保署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定义的污染物中 VOCs占了300多种,而美国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 (Clean Air Act)要求减少90%排放量的189种毒性化 学物中,70%属于VOCs[6]。我国在1997年1月1日开 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GB 16297- 1996) 也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 氯乙烯等VOCs排放较为严格的标准,如表1所示。 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VOCs污染尚未得 表1 几种VOCs排放的国家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苯 甲苯 二甲苯 12 40 70 氯乙烯 36 注: 这是对新污染源的排放标准 * 收稿日期: 2002年9月2日 项目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和广东省环保局科技开发项目(No.2001-26)资助。 作者简介: 吴永文, 男(197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博士研究生. ** 通讯联系人 第18卷第1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89? 到有效控制,而其污染的恶果却日益显著,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其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VOCs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吸附催化环境材料。 2 VOCs污染控制技术 对VOCs污染的控制,可以通过研究和使用清洁生产工艺流程和改进设备来达到减少乃至消除VOCs排放的目的。然而目前由于受生产技术水平限制,许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向环境排放或泄漏各种不同浓度的有机废气,这时候就应当考虑采用回收或销毁技术来控制VOCs污染。图1显示了常见的VOCs污染控制技术。 图1 常见的VOCs污染控制技术[7] 如图1所示,从处理方式来看,VOCs污染控制技术分为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两类,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对于高浓度 (>5000mg/m3) 或比较昂贵的VOCs,宜采用回收技术加以回收循环利用;而对于中等浓度或低浓度 (<1000mg/m3) 的VOCs,采用一定的技术将其降解、销毁是较好的治理办法。常见的回收技术主要有吸附、吸收、冷凝[8]以及膜分离[7, 9]等,常见的销毁技术主要有光催化降解[10]、生物降解[7,8,11]、等离子体技术[12~14]、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技术等。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