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母1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一、 导入 放送一首熟悉的歌《兰花草》—— 80年代风靡台湾校园的歌曲。由胡适的小诗《希望》改编。1921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它清新、质朴,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至今仍能听到它的传唱。   胡适知多少? 资料1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人。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幼年在私塾学习。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病逝。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多方面都有成就。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他的一生学有所成,离不开他母亲对他的培养教育。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生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先母行述》 那么他的母亲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母亲给他以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胡适对母亲的感怀之作——《我的母亲》。 二、整体感知: 从课文中了解信息:胡适的家庭是怎样的? 父亲过世,前妻留有2子,均已婚,大儿子……,大媳妇……,二儿子……,二媳妇……, 续弦的冯顺弟生有一子,胡适。 家境:经济本不宽裕…… 补充:资料2 胡适父亲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官职;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要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3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4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三、 母亲如何为人处世? 1、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母亲身兼数职(?) ,需要妥善处之,她是怎么做的? 不同的身份:——刚柔并济(能屈能伸) 教育得法 做我的母亲:慈母:(1)从不当众打骂我。(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恩师、严父:(1)每早叫醒我进行教育。(2)催我上早学。(3)责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4)责罚我说了轻薄的话。 做一家之主(当家的艰难):除夕料理各种琐事,坦然面对讨债者。当面质问侮辱自己的人——不乏“刚气”,捍卫名节 做后母后婆:容忍嫂子的挑衅。 独特的发泄方式。——有忍耐底线,非无原则妥协容忍大哥的败家行为——是纵容吗? 细节对比: 自比——哭 轻轻地哭一场: 和气的榜样,家丑不可外扬,维护嫂子的尊严,以情动人大声地哭: 捍卫家庭的尊严,个人的名节 互比—— 打骂 6不让出声 :教育孩子,不为出气,目的是为了孩子 10 边打边骂:拿孩子当出气筒,发泄自己对别人的怨气,为己 2、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其他的作为获得成功了吗?表现在哪里? 成功调解各种事务 结尾:给我极大极深的影响 ——第13段: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混”——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如果”——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