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索“节日生活”作文教学新路
PAGE
PAGE 4
积淀 体验 分享 评价
—探索“节日生活”作文教学新路
西固城第一小学 陈作伟
一、注重内涵:
“节日生活”作文所指向的节日生活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作文资源,是能够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以“建构者”的姿态共同创生的动态的生活经验。“节日生活”作文不仅是为习作训练而构建的,更是为了孩子们能够留住童年,能够享受童年的快乐,能够放飞童年的梦想而设计的。它一方面借助自然、社会、文化等资源,营造孩子向往的活动情境,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背景下,让他们充分积淀、体验、分享、评价,表达“童真”、“童趣”;另一方面顺应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把准他们的兴趣脉搏,把他们的“快乐需求”迁移到作文中来,让作文教学始终洋溢着快乐的气息。
二、指导选材:
选材是写作的前提。在落笔之前,善于从众多的素材之中取其精华,这非常重要。
1.选熟悉节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学生过大大小小上百个节日,总有熟悉的、注重的,也有陌生的,淡化的。指导有关节日生活的作文,切不可一锅端,否则,学生一想到过节就要写作文,大失兴趣。所以选择有意义的,熟悉的节日进行写作指导,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一条写作原则。
2.选典型材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在节日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典型材料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进行精选。如过端午节,学生可选的材料应以端午特色为主,“五黄”、粽子、赛龙舟可作为首选;过“六一”节,丰富多彩的联欢节目是学生的最爱;过体育节,学生那种拼搏精神,为胜利欢呼的心情是最难忘的……典型的材料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
3.选新颖材料。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宋代,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选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节日文化选材的新颖,主要体现在写作角度的不拘一格上。同一节日材料,学生都喜闻乐见,所以必须善于捕捉材料中的新的因素,求同存异,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三、丰富内容
我国人民根据各种知识、文化现象,自发形成许许多多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除了传统的节日,学校也举办各色各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
1.用文化眼光挖掘节日内涵。
阅读有关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借鉴现代的经典名作,利用他人的间接经验加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悟。
了解与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很多的节日都是与一定的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和端午节、嫦娥和中秋节等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激活思维,放飞想像。
感受节日的民俗风情。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感受节日的人文魅力。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节日民风民俗,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社会,采访人物等等。
2.用场景活动体验节日情味。
为了更好地让生活为习作表达服务,我们可以把节日生活的部分场景在学校范围甚至是课堂上得以再现。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再根据活动的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形成习作表达的系列素材。在整个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作文中也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
对于节日生活情境的体验,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基于节日的活动再造和延伸。比如植树节,可以开展“我为春天照张相”的摄影活动,要求学生找新颖独特的题材拍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拓视野,克服习惯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3.用主题探路创新节日类型。
侧重于从生活中的节日入手,模仿现有节日的表现形式,根据小团队的特色适度创新节日的类型。同一主题的节日创新。初期的创新节日活动以同一主题为主,比如环境类,娱乐类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研究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指定组长,共同研究节日,比如由来、口号、意义、活动等等。自定主题的节日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设想确定主题,再由学生根据主题的相同、相似、相属自组“研究小组”。
四、模式探究
(一)指导课:
一个节日的来临,按“作前准备——感受生活——品评收获——多元评价”实现作文系列训练,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产生系列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