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docVIP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doc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 康、安、曹、石、史、米、何,這是一些曾經點綴在中亞沙漠中的綠洲小國,它們有過一個共同的名字――粟特。這是一個曾經聽來還比較陌生的名字,但是今天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因為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民族,是一個深深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異域民族,他們身上有着太多鮮活的、讓我們過目不忘的特性,能歌善舞、心靈手巧、懂多種語言,無論哪一點都值得我們大書一筆。但他們身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們追財逐利的性格和與生俱來的經商致富本領。為了美好的生活,他們不懼背井離鄉、萬里跋涉,從遙遠的撒馬爾干,結伴而行,一路向東走來,走進一個匯聚了無窮寶藏的國度――中國,走出了絲綢之路上一個響亮的名字――“東方腓尼基人”。駝背上不屈的身影,是沙漠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它不僅構築起昔日名城撒馬爾干和片治肯特的遺址上殘破不堪的壁畫背後曾經的富庶和奢華,也帶给東方古國太多的新奇和驚異。 然而今天,當歷史的風塵早已遠逝,我們一次又一次驚異於他們曾經有過的輝煌時,我們可否關注過他們的內心世界?可曾想到過他們從遙遠的故土一路走來時的艱辛?可曾體會到他們在這異鄉的土地上曾經經歷過的曲折的心路歷程――從寬容接納到備受敵視,從保持自我到無聲消融。縱然如此,我們也無法抹煞他們在中古時代的中國歷史上曾經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於是我們不禁要問,是甚麽樣的信仰支撐着他們堅強地走過這一切?歷史留下很多的謎需要後人去破解,但是歷史老人也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留下許多的蛛絲馬迹讓我們去追尋。 雖然直至今天,我們還不知道,當他們行走在茫茫沙海中,遭遇到風卷黃沙的惡劣天氣,面對強盗惡人的搶劫威脅時,無助的他們在向哪方神靈祈禱?當悠悠思鄉之情縈繞在心頭,而歸程卻遙遙無期時,誰來撫慰那顆孤獨的心?今天,我們還無從知曉,這些身在旅途的粟特商人們,到底怎樣去祭拜他們的神靈?是將一座萬神殿裏的諸神整個都裝在心裏,不時默念着他們的名字,祈求他們的保佑和祝福;還是就如《酉陽雜俎》襄記載的突厥人那樣,將他們喜愛和崇拜的神靈刻於器物上,隨身攜帶,有了這流動的祠廟,無論走到何處,無論離故土多麽遙遠,他們都可以不受條件的限制來四時祭拜祈福了。 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穿行着粟特人絡繹不絕的駝隊,駝背上馱來的不僅是貴重的寶石香料、炫目的舞技幻戲,也馱來了他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信仰。就是它,在入華粟特人心裏支撑起一片廣闊的天空。現在就讓我們從那些殘篇斷簡和零星畫面上,去追尋一下他們的心靈世界。 我們知道,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粟特地區不僅是南北東西 交通 、貿易的十字路口,同時也是一個文化的交匯中心,因此,粟特本土的宗教信仰可謂種類多樣、豐富多彩,這裏既有來自西亞的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的異端聶斯脫里教(唐代稱為景教)、摩尼教以及後來的伊斯蘭教,也有來自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和北部草原地帶的薩滿教,還有當地民眾的土著信仰。但是在漫長的時期裏,主宰當地居民信仰生活的還是糅合了瑣羅亞斯德教和地方信仰的一種宗教,中國人稱其為祆教。而進人中國的粟特人,雖然受時間和環境的影響,信仰會有所改變,但其民族宗教――祆教一直是他們的主流信仰。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從那一塊塊栩栩如生再現了真實卻又留下了諸多未解之謎的粟特石棺畫像石上,以及我們的史籍中留下來的關於這個民族的亦真亦幻的點點滴滴記載中獲知。 《新唐書·百官志》記:“兩京及磧西諸州火祆祠,歲再祀,而禁民祈祭。”根據其他記載,我們知道長安有五所祆祠,分別在布政坊、醴泉坊、普寧坊、靖恭坊和崇化坊,洛陽則有四所祆祠,在立德坊、修善坊、會節坊和南市西坊。除磧西諸州如敦煌、涼州有祆祠外,其他地方如恒州、瀛州、介休、開封、鎮江等地也有。祆祠是一個粟特聚落進行公共活動,主要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例如敦煌文書P.2005《沙州圖經》卷三所記的敦煌祆祠:“祆神:右在州東一里,立舍,畫祆主,總有廿龕。其院周回一百步。”[1]這裏顯然是當地從化鄉粟特百姓祭祀祆神的地方。祆祠的存在,就標誌着有相當數量的信眾存在。祆教是一種封閉性很強的民族性宗教,就進入中國的祆教而言, 目前 既未見到他們有主動向外傳教的舉動,也未發現任何被譯為漢文的原始經典[2],所以信仰的群體主要還是入華的粟特人。信仰既是這些入華粟特人用以凝聚其商隊及聚落的聚合劑,也是他們保持民族傳統的精神紐帶。 雖然祆教為其主流信仰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在現在已經搜集到的100餘方北朝隋唐時期粟特人的墓誌中[3],除了有數量不多的一些可以表明他們的佛教信仰外,我們很難找到有關其祆教信仰的記載。那麽,對於眾多的普通粟特人而言,如何纔能辨別出他們的祆教信仰,這一問題現在尚很難给出滿意的答復。 雖然情況確乎如此,但並不表明我們對此束手無策。20世紀初葉以來陸續發現的7組粟特石棺葬具,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