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要怎样才能获得快乐
教育要怎样才能获得快乐?
传统的教育方法讲究“吃苦”,“没有苦哪有甜”,为了成才要“头悬梁,锥刺股”。其实,苦苦求知对学生身心发展都不利。华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快乐教育比苦苦求知效果好。
不久前,记者走进华应龙的课堂,小教室里的大境界令人惊叹:学生在飞,老师在飞,课堂在飞,犹如鱼之在水,鸟之在林。
我觉得,华老师的课堂除了让学习快乐起来,还有更深刻的东西。换句话说,教育要对学生负责,快乐不是他课堂的全部特征,还有对学生的宽容、尊重。比如他的“融错”,知识没有绝对真理,华老师不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他们探索、提问、求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他对学生宽容,即使和正确答案不一样,也鼓励学生说出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他把学生当朋友、兄弟,给他们自由,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式。我相信,这不仅对教育,对整个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多看孩子一眼
他读出了理解,期盼,欣赏
孩子们上课时可能灰头土脸的,但是你看他的眼睛,可能闪闪发光,充满无限的憧憬。从期盼到好奇到困惑到恍然大悟到会心一笑到获得满足,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老师应该看到 这样的图景。
记者:什么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喜欢?
华应龙:1.安全的课堂。孩子有时放不开,拘谨,是对老师是不是他的伙伴,可不可以开诚布公交流有疑问,孩子们会揣摩,“我不能瞎说,会挨批的,老师会有不好的脸色”,这样,学生就不能张开思维的翅膀,绽放出生命的光华。
2.好玩的课堂。感受到数学就是玩具,学习就是游戏,上数学课可能就是听一个故事。我的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愿下课时说,“我们上的是疯狂数学”,这是对我的最高褒奖。
3.生长的课堂。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成长,不单是知识上有心得,而是在思维上、品德上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课堂生活,乃至对将来的人生有一种感悟,有一个思维爬坡和心灵绽放的过程。
记者: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华应龙:首先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好老师充满生命的张力,对什么事都充满激情,好奇心强,是眼睛会发亮的人。
我是教数学的,学生看到我就能想到很多数学故事,这是我追求的境界。
故事是能够滋养人的,老师也是一个教育资源,老师在讲台上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教育,影响。
其次,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能够包容学生。孩子就是孩子嘛,老师的心要软。
第三,是一个会夸孩子的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会夸奖孩子,激励孩子,欣赏孩子。
记者:教育之于学生是什么?
华应龙:教育给孩子就是你多看他一眼,他读出了理解,期盼,欣赏,这就是教育。
教育本应该是文化育人,不是知识育人,是一个文而化之的缓慢过程,老师之于学生,课上似同学,课下似兄弟。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陪伴孩子走一段,离开了老师,他能够走得更好。
爱是为了谁?
爱孩子,还是他们的分?
我们的校长李烈说:“爱是给人生长的力量。”读懂学生,我们的爱才能让学生感动,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的“爱”才让学生喜爱。
记者: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是什么?
华应龙:孩子变成了一种工具,是老师谋生的工具,晋级的工具,升职的工具。
爱是为了谁?老师不是不爱孩子,但他更爱的是孩子身上的分数,而不是把孩子当做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伙伴。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现在有的老师不是慈悲的,而是冷漠的、麻木的。
不是教书育人,而是育人教书。把人育好了,书自然就教好了。当你只想着教书时,书是教不好的,可能分数很高,但学生不喜欢你。
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
错误是创造的开始。
记者:您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包括自由的时间和好的老师。这恰恰是当下孩子们最渴望的“礼物”,他们没有自由的时间,好老师可遇不可求。怎么为孩子创造真正有利于他们的生长环境?
华应龙:要舍得浪费时间。卢梭给教育的11条原则,关键就是舍得浪费时间。
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我们却总是能够看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是一群身不由己的学生,慈母便是勤劳一生的教师。那条线我觉得似乎是一根绳子,它让我想起那个“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的禅学故事。我们往往习惯了在新授前先要复习,在学生探究前先要铺垫,在学生操作前先要示范,在学生解题前总要先帮助审题,在容易犯错的地方总要先打预防针……离开了教师,我们的学生常常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学习本来是充满了探险的精神之旅。可是,慈母的“好心”遮蔽了游子头顶的蓝天,慈母的“好意”束缚了游子前进的脚步,游子被“育”成了不会自由飞翔和主动觅食的“待哺”的幼雏。课堂上教师的投入与实际的产出是大大地不对称。
卢梭说,占用时间比虚度光阴对学生伤害还大。不给孩子自由,揠苗助长,是极错误的观念。
记者:怎样给孩子自由?
华应龙:我的主张是融错。学校是孩子可以犯错的地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