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姓氏名号)
第 二 讲??? 姓氏名号 一、关于姓氏 二、关于名、字、号 三、关于谥号、庙号、年号 四、关于避讳 一、关于姓氏 (一)什么是姓氏 “姓,人所生也。” ——《说文解字》 母系社会:姬、姚、姜、姒、瀛、妘 父系社会:姬、姞、酉、祁、己、滕、蒧、 任、荀、僖、儇、依 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 姓是氏族的标志,氏是家族的标志。 商朝的祖先“子姓”,后分成殷、时、来、宋、空等氏。 周朝的祖先“姬姓”,后分成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邨、郁、邯、晋、应、韩、凡、蒋、邢、茅、昨、祭、吴、虞、郑、燕、隋、巴等氏 。 秦国的祖先“嬴姓”,后来分成赵、梁、徐、郯、江、黄、葛、秦等氏 。 齐国的祖先“姜姓”,后来分成申、吕、许、纪、州、向、齐等氏。 (二)姓氏的作用 1.姓的作用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宋朝刘恕《通鉴·外纪》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班固《白虎通·姓名》 “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一,皆所以别婚姻。” —宋朝郑樵《通志·姓氏略序》 “氏焉者,为男别也;姓焉者,为女坊也。” —顾炎武《日知录》 1.姓的作用 (1)别种族 (2)明世系 (3)别婚姻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 “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国语·晋语》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郑樵《通志》 2.氏的作用 (1)表明父系血缘关系 (2)区别个人身份的贵贱 (三)氏是怎样形成的 1.以受封国号为氏的 2.以受封地名邑名为氏的 3.以先代官爵名称为氏 4.以祖先的名、字、谥号为氏 5.以所从事的职业和技艺为氏 6.以事为氏 7.以所居住地特征为氏 8.因种种原因改氏 二、关于名、字、号 (一)名 “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 “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婚生三月而加名。”——《周礼》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1.同义反复 如诸葛亮字孔明 2.反义相对 如朱熹(火亮)字元晦 3.连义推想 如赵云字子龙(云从龙) (三)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周礼·春官·大祝》 纵观古人命号特点,可以概括为几条: ?1.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 如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2)以旨趣抱负自号 如“六一居士” 欧阳修 2.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 如李白,人称谪仙人。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 如杜工部(杜甫) (3)以封爵、谥号为号 如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 三、关于年号、庙号、谥号 年号:每个王朝的每一代新皇帝即位后,为区别于前代皇帝,必须建立新的年号。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叫建元,其元年相当公元前140年 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称号。帝王死后,都在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以确定、显扬其在皇族中的地位,所谓庙号就是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这一制度始于殷代。 谥号:皇帝死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行绩拟定的称号。谥号起于西周,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美谥,如文、武、元、平、康、景、惠、宣、成、献等;二是恶谥,如幽、厉、灵、煬等;三是夭谥,如悼、哀、怀、憨、闵等。 四、关于避讳 (一)什么是避讳 避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所谓“讳”指的是帝王、“圣人”、长官、父祖及古圣贤的名字,人们说话、作文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用各种变通的办法回避;平时用到同这类人物名字相同的字也必须设法避开或改写,这就叫避讳。避违是封建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违反了避讳的规定,就是大不敬,定遭严惩。 (二)避讳的种类 国讳:主要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兼及 讳皇帝的字、皇后及其父祖的名与字、前代年号、 帝后谥号、皇帝陵号、皇帝的生肖及姓氏。在外 交上互相尊重对方的“国讳”,是重要的礼节之一。 圣讳:即为封建“圣人”避讳。孔子、孟子等 “圣人”名讳必须敬避。 家讳:即敬避父母、祖父母之名;与他人交往 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