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教师的.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与教师的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 (1)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可能性与可塑性,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从属和依附的 地位。人类社会早期,社会把未成年的儿童当做社会或父母的附属物,社会或双亲甚至对儿 童我有生杀大权。 (二)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从道义上讲,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 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拥有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 特别的保护。 1989年11月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出于对青少 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无歧视原则(2)尊重儿童尊 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从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第二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第三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由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未成年公民。 三、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生的权利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国际社会许多国家都对未成年学 生所享有的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作为 《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是履行公约的 同时,在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也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些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 要权利有: 1、人身权 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处于 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 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如合理安排 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 康的社会活动等。 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 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 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 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 日记等。 名誉权和荣誉权指学生有权享有大家根据自己日常生活行为、作风、观点和学习表现而 形成的关于其道德品质、才干及其它方面的正常的社会评价,有权根据自己的优良行为而由 特定社会组织授予的积极评价或称号,他人不得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 2、受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的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 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 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 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