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佃权之历史解读拥碾现实表达.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佃权之历史解读拥碾现实表达

永佃权之历史解读与现实表达 刘  云  生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重庆   40003 1) 摘要 :纵观中国唐代中叶以及西方古罗马时期以来的地权改革和变迁 ,永佃权制度在国家 、地主和农 民三者利益的平衡上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协调机制 ,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优化 。这也从反面凸显出我国 现行农村土地立法上的缺失 。在 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我国要完成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必须首先改革农 村地权结构 , 以民法作为调整国家 、集体 、农民权利关系的根本法 ,最终使广大农村经济趋于“人尽其力”、 “地尽其利”的良性循环 ,而传统永佃权则可以从价值与制度两方面为中国地权改革提供可贵的制度支撑 。 关键词 :地权改革   永佃权   权利平衡   两权分离 ( ) 现行农村地权立法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草案 》在价值抉择与制度构建两方面均存在如下 问题 :价值 目标方面 ,仍以尊崇国家 、集体所有权为圭臬 ,导致中国农村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之物权性质在 立法文件上未能明确 、细化 。所有权之绝对性权威引致中国现行土地使用权模型仅限于一种生计型、控制 型体系 ,而难以转化为权利型、发展型体系 。制度设计方面 ,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结构的单一性及其内在 价值取向的国家利益至上必然导致土地所有权人仅享有“自由”与“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与“责任”,从而 导致公权力与私权利公开或隐蔽的对抗 ,这也是当今中国农村人力 、地力资源失衡的根本原因。 上述缺失 、漏洞如何弥补 ? 鉴于中国目前的情势 ,土地私有化构想不切实际 ,最优途径是在不触动公 有制的前提下 ,通过地权立法完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 ,促进土地效益优化 。土地效益优化又取决于两大要 素 :一是土地利用优化 ,二是土地资源配置优化 。前者属于主观推动力 ,有赖于土地经营者即农民积极经 营 ,着力改良地力 ;后者则属于客观推进力 ,有赖于土地之市场化 。简言之 ,刺激农民积极性和土地利益 、 ( ) 权利的市场化 自由交易 是改善 目前中国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两个基本途径 ,而其关键则是对现行地权 结构加以改造 。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必须具备两大前提 :一是土地经营利益化 ,即经营土地除去经营、管理 成本外尚有利润可图;二是土地经营高度 自由化 ,包括 自主经营权 、自由转让权 。而土地市场化作为土地 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途径 ,并不取决于土地平均分配制度或所有制形态本身 ,而仰赖于土地所有权人或土 地用益物权人在法律上享有自由处分所有物或用益权的权利 。 综观中国明、清以来的地权结构变迁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地权改革 ,永佃权制度完全可以在不触动国家 所有权的基础上弥补中国现行地权立法中的漏洞与偏差 ,从而实现土地利用与配置的双重优化 。 一 、永佃权的历史渊源 ( ) 一 历史流变 (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5XFX008 ·67 · 永佃权之历史解读与现实表达 ( ) 以目前史料观之 ,永佃权制度在西方产生甚早 。“永佃权 Emp hyt eu si s ”概念来 自于希腊语 ,足证远 ① 在古希腊时期永佃权已具雏形 。至公元 2 世纪永佃权正式成为一种法律概念 ,并在优士丁尼时期形成了 ② 一种完整的制度并为后世所因袭 。有学者认为永佃权制度萌芽于《汉穆拉比法典》,其时土地归王室或公 ③ 社占有 ,耕地则分配给各家使用 ,使用者以缴纳赋税或服劳役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该权利可世袭 。中 国永佃权最早始于何时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但在唐中叶以后 ,随着大地产的形成 ,土地用益物权本身获得 了历史性进步 。人地资源的严重失衡必然带来新的土地租佃关系 ,而远在三国时期农村佃农已基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