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视野中的环镜某义务研究述评.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法视野中的环镜某义务研究述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年第 4期 JOURNALOFRENMIN UNIVERSITY OFCHINA No.4 2015 环境法视野 中的环境义务研究述评 李艳芳 王春磊 [摘要] 关于环境义务的研究缘起于环境权的困境。环境义务的研究从一开始就针对环境法的本位问 题与环境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一直延续到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义务本位论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多。 已有的环境义务研究多从主体角度展开,并集中于政府环境义务。关于企业环境义务的研究突破不大,关 于公民环境义务的研究则集中于消费者角色。无论何种立场,国家在环境义务中承担主要角色是普遍的呼 声。相对而言,关于环境义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理论深化。 [关键词] 环境义务;权利本位;义务本位 [作者简介] 李艳芳: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磊:中国人民大学法 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 (北京100872) 环境法学界对环境义务的研究缘起于环境权 义务理论的梳理,厘清环境法义务理论的主要 内 在立法、司法领域里遭受的困境。对环境权的理 容,为未来的中国环境法治提供较为明晰的理论 论研究虽然从2O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但是 发展方向。 经过 3O多年的探索,学界至今仍然对环境权主 体、客体、内容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对 一 、 环境义务本位 环境权本身的意义也存有质疑。受此影响,环境 法学研究难 以沿着 “利益一权利一救济”这一主 重构环境法理论体系的努力,其起点就是环 流的法学研究范式进行理论建构,作为部门法的 境法本位问题。因此,环境义务研究兴起之初矛 环境法也备受传统部门法的诟病。环境法理论研 头就直指环境权,从而引发了环境法本位之争, 究的滞后,也传导至环境法律制度 的有效建立和 即中国环境立法应 以环境权利还是环境义务为本 环境立法的质量提升。有人讥讽中国虽然有数量 位。义务本位与权利本位的争论涉及方方面面, 庞大的环境立法,但却同时拥有最恶劣的生态环 其中关于环境权的主体、理论依据以及路径选择 境。痛定思痛 ,学者们开始反思,将环境权作为 合理性的论辩最为激烈。[1]限于本文主题,以下 环境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环境立法、环境司法 仅涉及关于环境义务本位的相关争论。 救济中心所带来的问题,进而跳出环境权的困境 (一)环境义务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寻求新的研究范式。自2003年起,徐祥 民教授 环境法的义务本位,是指通过普遍设定环境 发表了一系列质疑环境权本位的文章,成为国内 义务、限制所有主体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 环境法从环境权到环境义务思维转变的节点 ;近 用的方式来设计环境保护的实现模式。L2]虽然义 十年来,有关环境义务的理论研究不断深人 并 务本位论也有不同的观点 (如义务重心论_3]), 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2014年新修订的 《环境 但总体上都主张通过设定义务性规范来实现环境 保护法》虽然体现了环境法义务本位思想,但尚 法的目的。 未形成 自觉的理论指导。本文希望通过对环境法 义务本位论的首倡者徐祥民教授认为,环境 一 145 — 资源有限而人类欲求无限,因此,解决环境 问题 不是权利。所以,与环境结合的应该是义务,而 最根本的办法是分配,这种分配体现的基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