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的律制度-无效民事行为.pdf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的律制度-无效民事行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的律制度-无效民事行为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经济法(注会)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知识点:无效民事行为 ● 定义: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结合《民法通则》和《合同法》 ● 详细描述: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 1.自始无效 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 或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 3.绝对无效:无效的民事行为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 行为进行补正。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结合《民法通则》和《合同法》  1.因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行为能力而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纯获益、细小的日常 生活方面的民事行为除外); 一看是否有代理。 二看是否与年龄智力相当。 三看是否纯获益。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民事行为 (纯获益的除外)。  一看是否有代理。 二看是否与年龄智力相当。 三看是否纯获益。 四看是否是合同。 2.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 (1)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①须有欺诈行为。 ②须有欺诈的故意:不承认所谓的过失欺诈;欺诈人无意思表示能力 (如精神错乱、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构成欺诈。 ③被欺诈人因陷于错误认识才作出意思表示:知假买假不构成欺诈。 捏造、隐瞒 +故意导致对方错误认识而为 【示例】甲购买了一双耐克的运动鞋,穿了一次后转卖给了乙,乙刚穿 三天鞋底就破了,经查这是假耐克。 (1)若甲不知道这是假耐克,是否构成欺诈?× (2)若甲谎称这是真耐克,乙一眼就看出这是假的,但仍然购买,是 否构成欺诈?×  (3)若甲谎称这是真耐克,乙信以为真,但由于缺钱 未购买,是否构成欺诈?× (4)若甲谎称这是真耐克,而稍有经验的人均可看出这是假的,乙却 信以为真的购买了,是否构成欺诈?√ (2)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导致对方恐惧 ①受胁迫方可以是相对人,也可以是相对人的亲友。受胁迫的客体可以 是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 ②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胁迫。 ③受胁迫人因胁迫进行了民事行为。 ④胁迫必定是不正当的。 (3)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单方民事行为 ①如果行为人没有利用当事人的危难境地迫使其作出于其不利的意思表 示,而是由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主动作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乘人之 危的意思表示。 ②须严重损害对方利益才算。 3.因行为内容不合法而无效: (1)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民事行为。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 形式来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等。 (5)当事人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 营规定订立合同。 例题: 1.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所附条件尚未成就的附条件民事行为 D.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效民事民法行为”,本题主要考核民法通则 的规定,而不是合同法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的能力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 事行为,所以选项A不正确,答案为选项B。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所附条件尚未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