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改进.doc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改进
作者:郑春宁 孙少川 蒋秀玉 庄严 谭伟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12539;穿刺术
2001年以来,我们根据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实践,改进了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操作 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85例,男197例,女88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0.7岁;原操作方法140例,男98例,女42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9.2岁。
1.2 改进置管方法(改进法) (1)去枕平卧,肩下垫枕充分显露颈肩部,头颈稍微向右侧靠拢并稍转向左侧。(2)穿刺点定位,普通或消瘦体型,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1.0cm,偏外侧0.5cm处;矮胖的体型,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2.0cm,偏外侧1.0cm处。(3)1%利多卡因5ml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用穿刺套针抽取5ml肝素稀释液,于穿刺点进针。左手拇指下压针尖,食指轻按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的夹角上缘处,沿着两点成一直线的方向进针,同时必须紧贴锁骨下行针。(4)进针3~4cm后开始回抽,边进针边回抽,有穿透感并见回血顺畅后,固定针体,置入导丝15~20cm,退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退出导丝,回抽血流通畅,接上肝素锁帽,固定导管,2%的碘酒再消毒穿刺点,一次性薄黏膜封闭。
1.3 原置管方法(原法) 平卧位锁骨中点下方内侧1cm穿刺进针,其余同上。
2 结 果
2.1 穿刺成功率 (1)改进法:施行285例,一次穿刺成功248例(87.0%),再穿刺成功24例(8.4%),总穿刺成功272例(95.4%)。穿刺失败13例(4.6%),包括血管畸形变异2例,导管误入颈静脉3例,出血倾向3例和操作技术 问题 5例。操作时间(14.2±4.5)min,并发症2.1%。(2)原法:140例,一次穿刺成功102例(73%),再穿刺成功7例(5%),总穿刺成功109例(78%)。穿刺失败31例(22%), 误入颈静脉12例,出血倾向9例,操作技术问题10例。操作时间(25.5±7.6)min,并发症8.6%。两法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导管留置时间 (1)改进法:4~123d,平均17.6d;超过10d 228例,占80.0%。(2)原法:6~80d,平均12d;超过10 d共102例,占72.9%。常规用肝素盐水5ml封管,每4天1次。当出现不明原因发热(38.5C)即给予2g头孢他啶静脉推注,并用头孢他啶0.5g加肝素盐水5ml封管,连续2次(48h);如果体温仍不下降,或病情加重,则应立即拔除导管。本组不明原因发热5例,其中置管时间2~4周1例 ,4周以上4例,经上述方法封管后,体温下降1例,4例拔管后体温下降。
2.3 并发症 见表1。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处理,顺利康复。全组无死亡病例。 表1 两种 方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
3 讨 论
由于锁骨下静脉的位置恒定,变异小,口径大,静脉后衬以第一肋和前斜角肌,位置固定,不易发生移位,故用作穿刺置管安全可靠。由于左侧可能伤及胸导管,左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间的夹角(47.04°)大于右侧(28.18°),所以置管术首先考虑右侧。
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是选择锁骨中外1/3或内中1/3下方进针,由于定位量化不明确,未按临床触诊锁骨的标志进针,有时需反复穿刺,并发症较多,有一定的失败率。改进的置管方法穿刺部位显露,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 规律 ,并根据患者胸廓发育情况及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穿刺的角度和深度。
影响 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主要是静脉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性脓毒症[1,2],本组均常规用肝素盐水封管,用2%的碘酒定期消毒穿刺点,4例需要提前拔除导管。拔管后剪下导管头端进行细菌培养,3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硝酸盐阴性杆菌。感染原因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因此定期用肝素液封管及碘酒消毒,防止血栓形成和感染非常重要[3,4,5]。
参 考 文 献
[1]Apsner R,Schulenburg A,Sunderplassmann G,et al.Routine fluoroscopic guidance is not required for placement of Hickman cathersvia the supraclavicular route[J].Bone Marro DK,Gottesman MH. The CVC removal distress syndrome,an unappreciated plication of centralvenous catheter removal[J].A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口服当归补血汤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doc
- 口服磺酰脲类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doc
- 口腔恶性肿瘤并发口腔念珠菌病的机制与治疗.doc
-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措施.doc
- 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doc
- 口腔科的院内感染控制.doc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doc
- 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血管形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oc
- 口腔鳞癌中IL8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doc
- 口语表达中词句特点之我见.doc
- 西藏芜菁抗缺氧功能成分的解析与作用机制探究.docx
-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调控机制探究.docx
- 二妙丸对湿热体质的干预作用及血浆代谢组学机制探究.docx
- 辽宁省HIV慢性感染MSM人群梅毒新发感染率的深度剖析与防控策略研究.docx
- 健骨丸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探究.docx
- 术前CRP水平与老年肥胖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探究.docx
- 糖皮质激素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多维度解析与机制探究.docx
- 米诺环素铁螯合作用:开启脑出血治疗机制新视野.docx
-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
- 软组织肉瘤非计划手术后续治疗策略与疗效的深度剖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