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钉子户”案件中的“公共利益”;2006年9月18日,双方进行第二次协商。吴苹又提出:“补偿楼顶10平方米断水冒亭和85平方米违章建筑,赔偿被盗物品(价值12万)、装修补偿18万”,并尽早提供相同面积过渡门面等。从谈话笔录中看,因吴苹要求按原面积安置,且不补差价,双方未达成共识。
第三次协商,开发商再次让步,提供了拆迁红线内同样大小的临街门面与二层,这是原来拆迁方案中没有、专门按吴苹要求提供的。同时针对吴苹在三次协商中提出的要求,提供72万元的赔偿;但吴苹需要支付的,是新房与旧房之间大约70万元左右的差价。?
;九龙坡区房管局于2007年1月11日下达了拆迁行政裁决书,并于2月1日向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提起了《先予强制拆迁申请书》,法院受理了此案。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组织九龙坡区房地产管理局、吴苹、重庆南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听证,并当庭裁定限吴苹夫妇在3月22日前自动搬迁。3月23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3月25日,吴苹向九龙坡区法院提出要求院长接待,当日法院院长和执行法官接待了吴苹,表示愿意协商。3月26日,九龙坡区法院组织拆迁双方进行了协商,由于拆迁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协商未果。法院于当日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吴苹夫妇在3月29日前自动搬迁。 ;3月30日,九龙坡区法院发布公告,责令在2007年4月10日前自动搬迁,并将九龙坡区鹤兴路区17号房屋交重庆南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拆迁,否则法院将依法实施强制拆除。4月2日,重
庆智润置业有限公
司和吴苹夫妇达成
协议。吴苹夫妇接
受异地商品房安置,
自愿搬迁,并获得
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 ;争议的焦点之一: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
在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看来,此次拆迁是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政府是在依法行政,开发商也是在依法行使权利。也就是,根据上述两个法规,政府有权单方决定对城市某个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无需经过拆迁户同意;对拆迁造成的损失,政府可以补偿,但补偿的标准不是协商确定,而是由政府根据评估结果确定。 ;另外,当地政府认为,鹤兴路片区“是一片老旧城区,拆不拆,不是涉及到开发商的利益,而是涉及到老百姓的公共利益,那里的老百姓都希望改善自己的居住、交通等条件。” 符合宪法第13条关于财产征收的公共利益条件规定。因此,拆迁户既没有同意或不同意拆迁的权利,也没有主张补偿数额的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拆迁补偿方案。因而,吴苹夫妇拒绝拆迁并漫天要价,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而在吴苹夫妇看来,此次拆迁是商业开发行为,不属于《宪法》第13条第3款规定的“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情形,他们与开发商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关系,因而拆迁户不仅有主张补偿数额的权利,而且有不同意拆迁的权利。如果开发商不同意他们提出的条件,他们就可以拒绝搬迁。;公共利益具有不确定性;第二,受益对象不确定。公共利益概念最复杂的特征就在于其“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享有利益的主体是公共(公众、大众)。何谓“公共”是探讨
公共利益的公法学者最为
困惑之处。
我国学者王利明教授也认
为,公共利益在受益对象
上具有不确定性。 ;公共利益的受益人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人或群体。一般来说,其受益对象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该不特定的大多数不必是社会全体成员,也可能只是某一个阶层,例如,在有些国家,消费者的利益也称为公共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本身也是一个不特定的群体。所以,即使在一个小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如果其中建设了学校、医院,即使其主要是服务于小区,但其也使不特定的人分享了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利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公共利益。
另一位民商法学者刘俊海也认为,既然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很模糊,国民个体又往往缺乏对“公共利益”一词的解释权和话语权,往往导致一些强势的政府部门甚或开发商等利益集团滥用“公共利益”的尚方宝剑,堂而皇之地图谋并非公共利益的部门或者企业私利,即使权利人利益受损。“公共利益”的立法定义不明确容易导致“公共利益”之滥用,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构建。 ;全国人大应当对“公共利益”作出法定解释。理由:
第一,“公共利益”一词不仅已经是立法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概念,而且出现的频率极高。据统计,现行有效的中国法律中,明确使用了“公共利益”表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共963件,其中法律77件(其中42件使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一词),国务院行政法规107件,部门规章699件,司法解释80件。很多法律法规及规章中,对公共利益的引述和规定反复出现。 ;第二,公共利益概念在我国法律中使用混乱。
在立法层面上,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词有数十个,例如: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机化学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x VIP
- 培养青年教师师徒协议7篇.docx VIP
-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 课件 第5、6章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交易流程、“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消费者行为.pptx VIP
- 23快乐的小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docx VIP
- 4.3《撰写报告》(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VIP
-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 课件 第3、4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pptx VIP
-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pptx VIP
- 一《撰写报告》(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前端开发职业规划.pptx VIP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解读.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