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普萨拉大学 ILU, 特殊教育学,20p 论文,5p 2002 年春.pdf

乌普萨拉大学 ILU, 特殊教育学,20p 论文,5p 2002 年春.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乌普萨拉大学 ILU, 特殊教育学,20p 论文,5p 2002 年春.pdf

乌普萨拉大学 ILU, 特殊教育学,20p 论文,5p 2002 年春 课堂中的心理学 运用四屋变换模型于二、三年级学生的一项实验 作者: 指导人: Ulla Janssen Kerstin Fernholm 第 2 页 共 14 页 引言 本报告记录了我于 2000 年秋季至 2002 年春季,在二、三年级学生的课堂上使用一种心 理模型的情况。 该模型通常称为四屋变换模型,由资深教育学和心理学讲师 Claes Janssen 设计。他的 博士论文《个人辨证法》(1975)探讨了对于自我审查制度的态度,促进了四屋变换模型的 发展。自那以后,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正作为工具用于个人和组织发展中。我不打算 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该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Claes Janssen 著的《与上帝同笑》(1995) 中的一章“满足中的自我宣言”。更为详尽的阐述请参见他的《四屋变换》(1996)。 四屋变换理论是当参与者将关键字放置在四个不同的房间时,他们自己创造的。以下是 该矩阵样子的一例: 四屋变换 满足 平静 有效 自我喜欢 归属感 放松 感觉良好 满意 勤奋 愿意妥协 恢复 渴望 强壮 健在 像气球 生长 温暖 创造性 勇敢 富有洞察力 拒绝 恼怒 紧张 呆板 没人感谢我 艰难 深奥 僵硬 严厉 漠不关心 困惑 担心 受挫 缺乏自信 狂怒 质疑 难过 受惊 遭人遗忘 深陷混乱 我在自己和其他成年人身上看到了四屋变换的积极影响,所以对我而言,对孩子们使用 相同的模型很自然,尽管该模型原本是用于成年人的。 多年的思想准备最终让我敢于尝试将该模型用在孩子身上。作出这决定的原因之一源自 我在 2000 年夏参加一门特殊教育学课程中读到的文献。除了主题 1“一种特殊教育学方法” 第 3 页 共 14 页 和主题 2“青少年的社会情感问题”,我对读到的其他书籍印象尤深(见附录 1)。我由此深 信,即使是孩子们也需要语言来表达感受和经历。文献还描述了给孩子们提供安全、宽松环 境的重要性。它处处体现着对孩子的整体印象,这让我注意到学校系统的价值基础是多么薄 弱。在瑞典教育课程(LPO,1994)中,没有任何文章涉及我们这些教育家该如何帮助学生 培养情感和情感移入能力。 目的 在课堂中使用四屋变换模型旨在探索建立孩子间表达感受的共同语言的可能性,并从孩 子们身上反映、实践更深一层的资质,尤指孩子们领会情感的能力。Ulla Holm(1995)在 所著中毫无保留地指出了培养、提高情感移入能力是可能的。我的另一目标是在孩子群体中 营造安全的氛围。 问题 ·为了建立该模型,是否可能在孩子们身上使用成年人已用的相同方法? ·孩子们会有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吗? ·这种工作方式能否提高孩子们对自身和他人情感的认知,以此提高他们的感情移入能力? 方法与文献回顾 我的课堂中目前有 21 名孩子,11 名女孩和 10 名男孩。有一个男孩在模型建立之初不 在场,他是在二年级的春季学期加入本班的。 孩子们和我一起建立了四屋变换模型,此后它成了课堂上的工作方式,并且它与其它教 学任务同等重要。坚持使用该工作方式才能让孩子和我感到它真实存在,所以持续性很重要。 特殊教育学课程带头人 Annie Åkerstedt Berg 于 2001 年春在斯特兰奈斯作了一场关于与 孩子沟通的讲座。她推荐了几本书,之后我在斯特兰奈斯市图书馆找到了它们。其中一本 Ulla Holm 著的《好,是不够的》对我帮助尤大。当我阅读 Daniel Goleman 的书《情商》时, 我欣喜得像发现了金矿。这些文献坚定了我在工作中的想法和经验。而 Claes Janssen 的书给 予了我使用该模型必需的理论知识。 2002 年 3 月,我开展了对孩子们的群体面谈,每组 4 至 5 名儿童。我用录音机记录, 这样就不必在交谈中笔录,以便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话。随后,我根据录音记录下以后使用到 的信息。 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写日记,记录孩子们的话语和他们面对不同情形的反应。 第 4 页 共 14 页 从 2002 年 1 月开始,我定期与哥德堡的一名特殊教育学家电话联系。她在三年级学生 的班级中使用该模型。 自 2000 年夏,当我打算在教室中尝试运用四屋变换模型时,我与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