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民间器乐曲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阳民间器乐曲初考.doc

  松阳民间器乐曲初考    内容 摘要:本文以松阳民间器乐曲为出发点,初步论述了本地民间器乐的类型、乐种、基本特征以及所派用场,为进一步 研究 本地区民间器乐提供一定的 参考 。   关 键 词:民间器乐曲 独奏曲 合奏曲 道教乐曲      我国的民族民间 音乐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其 历史 之悠久,品种和曲目之丰富,为世界音乐文化所罕见。国家文化部、 中国 音乐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79年做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采集、整理工作,并于1984年经全国 艺术 科学 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将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列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   本文仅以松阳汉民族的民间器乐曲为出发点,初步论述了本地民间器乐的类型、乐种与基本特征,为进一步探索研究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松阳县是浙南的一个文明古县,出土的石斧、石箭头等证明:早在新石器 时代 (约一万年—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松阳民间器乐的历史相当久远,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器乐演奏,从古至今已形成一种习俗。《松阳县志》记载:“乡俗于清明之前,卜吉设西焦于城隍庙,斋戒极盛,鼓吹呼拥,迎城隍神,温太保神,周巡城乡,所以逐疫。装扮台阁前导,颇极巧妙,男女云集景观,仿佛古傩意志。”①(“迎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娱乐活动形式,与唐朝所流行的歌舞几乎一样)民间这种迎城隍神、温太保神的活动一直延续至建国初,扮台阁活动至今仍有。在这些场面中的器乐演奏,多以清锣鼓为主,有的以唢呐高奏,有的还加入竹笛、二胡、三弦等乐器。有些民俗活动还邀请人戏班、傀儡班演出,场面非常壮观。南宋诗人王子敬在其诗作《花村戍鼓》中,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器乐演奏的盛况:“红巨翠陌连西东,软尘十里吹香风,尝春醉归吟未毕,耳根厌听鼓冬冬。吟成独衣阑干立,雷撼霆轰鸣转急,须臾挝尽寂无声,唯见月高花露湿。”②   古代流传下来的松阳民间器乐曲,可分为独奏曲、合奏曲、道教乐曲三种类型,各个类型还可分为不同的器乐曲品种。就本人的调查、 分析 和研究,现将松阳民间器乐曲的类型、乐种及基本特征初步论述如下。      独奏曲      本地器乐独奏曲一般是指由笛、二胡等管弦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其中由单一打击乐器演奏的锣鼓曲,即当地人称的“清锣鼓”最具特色。   清锣鼓有独奏和合奏两种形式。独奏的清锣鼓,由三面造型一致,但大小、音高不同,均用金属铜制造的锣加一大鼓组成,由1人演奏,用于喜庆场面,表示吉祥如意。如少用一面锣,则作用相反。这种独奏形式的清锣鼓,其演奏形式、乐曲进行的速度、旋法等自古以来相沿成习,均保持传统的模型;其曲调进行稳健,恰似铜钟鸣响;大鼓的演奏,可稍加花,但仍保持节奏的统一。如例一《冬当渡》。③      合奏曲      本地器乐合奏曲,品种丰富,形式多样,色彩斑斓。其乐种按传统可分为丝弦乐、丝竹乐、丝竹锣鼓乐、吹打乐、锣鼓乐五类。   丝弦乐,曲目甚多,代表性的有《佛头》、《道河》、《三番十二郎》、《十思蛤蟆》、《美貌娇容》等④。其中《佛头》、《道河》两曲均用在祭神、拜佛等场合。两曲演奏时,二胡按5-2定弦,三弦按15 1定弦,均以F定调。   丝竹乐,一般以簧、二胡为主奏乐器,有些还加入笙、三弦或琵琶等乐器。代表性的曲目有《行街四合》⑤。丝竹乐早时用于迎太保、酬神等活动,现多用于熬鱼彩灯、马灯、扮台阁、桂花亭等的巡游演出或走村串户的歌舞表演等。   丝竹锣鼓乐,长期以来一直流行在松阳各乡镇,其中著名的乐曲《住花园》⑥用于华龙灯、赶庙会、求太保等场合。《住花园》曲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以级进构成旋律线,节奏平稳。乐曲所奏乐器以丝竹为主,锣鼓为副;用梆子并同时加板鼓定拍,击梆的力度比较强,击梆者与敲板鼓者同是乐队的指挥;演奏者需八人以上组成。坐着演奏时,打小镲者可兼打叫锣,行走时还可加一人打叫锣;坐着演奏时,二胡可增加一人或数人,若是两把二胡,则一把二胡以1-5定弦,另一把则以6-3定弦;以6-3定弦的演奏 方法 通常用食指定位法,高、中、低音皆用中音(即基本音级1、2、3、4、5、6、7)替代,合奏时有八度音重叠的效果。乐曲雅致而清新,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吹打乐,以当地流行的《十番》⑦曲为代表(见例二,选自《十番》中“翠花园”的一段)。《十番》曲由“起马条”“三吉昌”“红金秀鞋”“小书番”“采茶条”“翠花园”“路林”“大岑头”“堂二别妻”“杨州八打”等曲牌联辍而成的套曲。演奏《十番》时需十人左右,打扁鼓者兼打板鼓与夹板;行走时人员可以增加一人打扁鼓。乐器有笛、唢呐、小胡琴或京胡、小锣、大锣、叫锣、小镲、大镲等总共十一件。《十番》曲适用于马灯、采茶灯及婚庆喜事等场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