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哈德 . 里希特的抽象画.doc
格哈德 . 里希特的抽象画
格哈德 . 里希特的抽象画
国内.L.对里希特的抽象画了解有限,但是,它在里希特的创作生涯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① 早在1965年,当里希特被世人以德国波普艺术家的身份认可时,他便说过:所有能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些灰色的区域、片段和连续的序列,是绘画的空间、重叠和内在的关联。如果我能找到任何方式抛弃作为结构承载的表现客体,我将立即开始创作抽象画。② 这个时期,里希特因为大量运用图像资源以及出色地使用灰色,而赢得了自己的名声。但从他的话中可以感到,在一开始,里希特就发展起对抽象创作的持续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具像的兴趣1964年,里希特便创作了一件抽象作品,即使它仅仅只是绘在木板上,且尺寸很小。
1966年,里希特果真找到了一种途径使他从客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他创作了一组纯抽象的灰色画,作品用并置的方式呈现具有平行、上下关系的灰色块,微妙的色差变化和规则的矩形块面都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冷静、理性和克制的心理感受。这组作品可以视为里希特抽象绘画初次有体系的尝试。同年,里希特还创作了一组名为《六色》(Sechs Farben,1966)的绘画,这些色卡是里希特从商用工业涂料的目录里找到的一系列色谱,1974年,在一件正方形构图的作品里,这个色谱的颜色竟然多达4096种。可以认为,从1966年开始,里希特便开始系统地进行抽象绘画创作,使它成为有别于所谓波普艺术的新方向。而且,从该年创作的两组风格迥异的抽象画一组是抽象灰色画系列,一组是后来被称为《色卡》(Color Charts)的作品系列,我们至少可以看出,里希特骨子里有一种排斥风格、排斥样式的因子,这也可以成为他的作品具有不确定性的佐证。在1960年代至今的创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梳理里希特不同风格的抽象绘画得出类似的结论。
如果我们依风格样式给里希特的抽象作品分类,可以明显地区别出五种不同类型,而且,我们还能历时性地给它们划分大致几个阶段。最初的尝试集中在抽象灰色画和色卡画系列,其中抽象灰色画脱胎于两类作品:一类是里希特被冠以波普艺术之名的灰色画,另一类是里希特1968年前后创作的大批城镇鸟瞰图。③ 1972年,里希特尝试了第三种抽象类型的创作,他称之为混色绘画(Vermalungen)。这类绘画得源于公园和树木的形象,当无数厚重的条状笔触如树杈般交结在一起时,它的原本面目便被掩盖了。与混色绘画风格相近的抽象绘画是集中创作于1972年和1973年的红蓝黄系列(Rot-Blau-Gelb),但较之于前者强调笔触的随机运用,红蓝黄则注重颜色性质的发挥,它以红、黄、蓝为主色,同绿、灰、紫混杂着运用。从1976年开始,里希特直接以《抽象绘画》 (Abstraktes Bild)为标题命名他的作品,这可以视为他抽象绘画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成熟的标志。这类绘画的创作一直持续至今,它们既体现了里希特对颜色的高度敏感和天赋,又反映出他在创作中对手法、过程的一种探索。其间,如《九月》(September,2005)、《凯奇》(Cage,2006)都可以视为这一类型的典范。以上四种类型均集中于布面油画,里希特创作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他对不同媒材的使用上,就抽象创作而言,照片、纸面、玻璃作为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样,他的创作还包括壁画、水彩画、装置等,这里面尤以里希特2007年为德国科隆教堂的窗户创作的镶嵌画《4900种颜色》(4900 Farben)为突出代表。④
以创作数量和投入精力计,里希特的抽象作品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近半篇幅。然而,如果把里希特的抽象绘画和具像绘画割裂开,那么它将有损对里希特整体创作的深入理解。1984年,里希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他对具像和非具像艺术的理解:
在具像绘画和非具像绘画之间,可能不存在什么本质性的差异。两者都是 图画,也就是说,无论它们表现的是什么,它们运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它们所显现的并不是它们表现的东西,而仅只是它们的外表而已。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里希特在绘画中追求的含有某种类似抽象表现主义的调子,即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反对其中的叙事性因素。从1976年第一幅以《抽象绘画》为名的作品开始,里希特的抽象绘画创作更是呈现出一种抽象表现主义的外观:创作时,里希特往往运用一把边缘坚硬的刷子做画笔,在画布或铝塑板(Alu-Dibond)上一层层罩面涂料,然后刮掉面漆,刻意制造颜色剥蚀的效果,同时在表面混合仍旧湿润、具有一定粘度的底漆,并不断使用如康乃馨精油之类的材料延缓画面的干燥。通过运用这种复杂独特的作画方式,里希特延续创作至今的《抽象绘画》系列外观上似乎带有某种浓厚的情感色彩,饱含激情或充满忧郁。
基于此,一些批评家把里希特归纳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因为他复归了历史上抽象表现主义的潮流,甚至将他称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