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董仲舒的哲学思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章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参考书目;思考题;第一节 秦汉之际社会思潮 的演变与经学的产生 一、秦代杂家对大一统思想的探讨 吕不韦《吕氏春秋》; 二、汉初黄老思想 汉代初年,统治者尊崇道家思想。 黄老之学的经典是《黄帝书》和《老子》。 汉文帝、窦后以及汉景帝,都尊崇黄老之术。 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 三、思想主流由“道”而“儒”的转轨 1.陆贾所提供的治国方针以儒家的“仁义”为主,而以道家的“无为”为最高理想。 2.贾谊:从道家最终走向儒家: “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四、汉代经学 经典的形成——五经 诗、书、易、礼、春秋 经典的解释——古文经学、今文经学、 ;1. 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用战国时候的六国文字写成。 古文经书出于孔子壁中。 古文经学在汉代没有立入学官,他们注重训诂和文字解释,把经传当做历史来研究。;2、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立五经博士,使儒学独尊,从而使今文经学特别是《春秋公羊》学盛极一时。 今文经学注重和现实结合,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3.经学与谶纬神学;纬 纬是“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纬,丝横织也。” “纬”与经相对而言,是以巫师方士之言附会经典,假托瑞应以张扬天意的一种神学形态。;五、董仲舒经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董学继承和改造了孔孟的天命思想,又糅合道、法、名、阴阳等各家,精心构制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经学神学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第二节 “天人感应”论 1.重塑了有意志的天神偶像 2.天通过阴阳五行化生万物 3.天人相类同构 4.神主宰的天人感应论 ; 一 、重塑了有意志的天神偶像 (一) 元=原=天: “谓一元者,大始也”。 “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 “道之大原出于天”,可见,“元”即 “天”。;(二) 什么是“天”呢? ;(三) 天主宰一切 ;二 天通过阴阳五行化生万物 ; 2.天地化生五行: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 3.五行“比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 ; 4. 五行“间相胜” :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 。 “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不顺如叛,则命司徒诛其率正矣,故曰金胜木”。 “夫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民叛,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金者,司徒。司徒弱,不能使士众,则司马诛之,故曰火胜金”。; 三 天人相类同构 ;人副天数: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1.表现在形体上: 在形体上人与自然界相同: 天有366日,人有366个小骨节; 天有12个月,人有12个大骨节; 天有五行,人有五脏;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昼夜,人有视瞑。 ; 2 .表现在精神现象上: 人的精神与天象对应: 人有好恶,天有暖冷; 人有喜怒,天有寒暑; 天有冬夏,人有刚柔; 天有阴阳,人有哀乐; 天有度教,人有计虑; 天有天地,人有伦理; 天地有尊卑,人有纲常。 ;四 天人感应论 ; 2. 天人相应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3.谴告 “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第三节 儒学的神学化 ;一、把自然现象拟人化 ; 2.天道任德不任刑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汉书·董仲舒传》) ;二、把社会关系神秘化 ;2.“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天子受命于天,诸候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