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12中国法制史总复习(选择思考)要点
《中国法制史》选择题1.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 ) A.傅别B.质剂 C.券书 D.书券2.西周的“亲亲”原则要求( )A.父慈 B.子孝 C.兄友 D.弟恭3.下列哪个属于西周时期的宏观法制特色?A.礼刑结合?B.出礼入刑??C.礼不下庶人? ?D.刑不上大夫4.下面哪些属于礼的抽象精神原则?A.亲亲??B.尊尊 C.出礼入刑????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5.“五听”制度是( )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A.夏 B.商 C.西周 D.明清6.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刑罚原则最早见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宋朝7.西周“明德慎罚”法律主张的提出是在( )政治观的基础上提出的。A.德主刑辅 B.礼刑并用 C.礼法结合 D.以德配天8.下面对西周时期的“狱”与“讼”理解正确的是( )A.民事案件称为“狱” B.刑事案件称为“讼”C.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 D.审理刑事案件叫做“听讼”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的是( ) 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10.西周时期作为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的六礼包括(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请期11.西周婚姻实际上实行的是( )A.一夫多妻制??? B.一夫两妻制?? ????C.一妻多夫制??? D.一夫一妻制12.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有(??? )A.一夫一妻??? ??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 D.六礼13.下列有关西周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 B. 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C. “五听”是西周审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D. 西周时期的礼不具备法的性质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A.铸刑书??? B.邓析的“竹刑”??? C.铸刑鼎??? D.《法经》15.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不制定法律 B.不规定刑罚种类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16.《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17.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B.《法经》中的六篇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C.《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犯罪的法律规定D.《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1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奖励军功,奖励耕织B.废除世卿世禄制,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鼓励告奸,实行诬告反坐原则D.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19.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20.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的刑罚是( ) A.死刑 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21.秦朝时期,有赵某和钱某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有一日赵某到县令处告发钱某,称钱某与自家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孙某通奸,要求县令对钱某定罪。经县令调查,赵某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赵某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对本案的处理应是( ) A.赵某积极向官府报告可能存在的犯罪,即使错误,亦不构成犯罪 B.赵某为泄私愤而诬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