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艺术与技术――网络文学创作嬗变.doc
第七章 艺术与技术――网络文学创作嬗变
一般来说,旧的观念已经取得了悦人的文字外衣,而新的观念看上去依然表述笨拙。因而喜好优美的文字形式的审美偏好多半是与保守性联系在一起的。……由于这种情况,那些固执优雅文字形式的人就不能不落在--经常是远远地落在--他们 时代 的最先进的思想的后面。反过来,保守的人相对于创新者在审美上则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随着观念变得陈旧,它们的形式却变得越来越优美。
--麦卡利斯特《美与 科学 革命》
从 艺术 发展 史来看, 20世纪以来是艺术形式演变最迅捷的时期,其首要因素是 电子 传播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巨大 影响 。从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到1906年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被美国费森登实验电台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再到1930年意大利作家皮兰德娄的独幕剧《口叼鲜花的人》由英国BBC公司作为电视信号播放,直至1959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 科技 人员开始利用电脑创作 音乐 ,以及今天互联网上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 网络 艺术,媒体的革命,特别是电子媒体的一次次嬗变,一直引领着人类艺术发展的 历史 潮流。
麦克卢汉说:“每一种技术都是我们最深层的心理经验的反射”;“如今,我们开始意识到,新媒介不仅是机械性的小玩意,为我们创造了幻觉的世界:它们还是新的语言,具有崭新而独特的表现力量。”①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没出现过比互联网更大的机器,比互联网更大的图书馆,比互联网引擎更为便利的检索工具;也从没什么媒体能比互联网更为精细、准确、迅速地辐射出自己的 社会 影响。对于文学来说,一方面,有文字以来历史上的出版“门槛”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样低,“人人都可成为作家”的前景也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样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的创作渊源, 理论 上可以追溯到罗兰·巴特的“可写性”文本,德里达的“互文性”;实践上可以追溯到被称为“超文本之父”的尼尔森。这位哈佛大学的艺术硕士、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患者,他想以超文本为基础把电脑变成一部硕大无朋的“文学机器”,把全人类的创作联结成一个数码图书馆,将人类已有的艺术信息资源集成化。尼尔森为此努力了30年而没有成功。然而他的 研究 却启发了万维网()的构想(1989)。当网络时代悄然来临时,尼尔森所铸造的“超文本”、“超媒体”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成了后人研究网络文学无可回避的范畴。如果说网络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尼尔森脑海中思想火花闪现的话,那么,随着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今天,网络文学已是幼苗初成。
一、电子化技术手段
1、换笔与换脑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根本差异在于两者信息媒体的不同:前者属于比特形态 ,后者属于原子形态。信息媒体由电子化的比特取代传统的原子形态,是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比特具有完全不同于原子的性质:它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是数字化 计算 中的基本粒子。比特可无限复制,而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丢弃任何信息。它像一种新的“DNA”突变基因,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核,并衍生出全新的观念和社会。
网络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表现在创作手段方面,网络作者以机换笔,让苦役般的“码字儿”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也可以运用万通笔或无线压感笔手写输入,或是在交互式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在语言操作上,电脑写作使用的是以二进制 (即一连串的“0”和“1”)为代码指令的机器语言和将字母缩写成符号指令的汇编语言,还有通过编译程序与计算机相连的高级语言,这就为电脑程序创作提供了机遇。有的操作软件还能够实现随机创新、人机共同创作。
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有这样一故事:“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1]此故事似乎在暗示:笔是文才的代称。的确,书写 时代 ,笔是文艺家们的人格寄托。以笔为基础的许多词汇如笔力、笔法、笔调、笔锋等是 艺术 的重要范畴,笔力万钧、如椽巨笔是对文人才华的赞美。然而,这历时千年的书写观念,在电脑出现以后将被 历史 轻轻翻过。“换笔”(以机代笔)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文潮涌动的历史洪流。
1975年,叶永烈编导了电影《 电子 计算 机》,这是 中国 最早介绍计算机的科普电影。1978年7月20日出版的《 参考 消息》,以第四版整版篇幅译载了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两篇文章:《神奇的小硅片时代――新微型技术将改变整个 社会 》和《万能钮式生活――电子计算机革命使我们生活得更聪明、更健康、更美好》。其中有关书写革命的部分作者写道:早上醒来后,“在床上把他今天要办的公事和私事口述给微型电子计算机,今天要写的通知、备忘录马上就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两篇文章首次向中国人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常考点试卷附答案详解【A卷】.docx VIP
- T100程序设计-双档.pptx VIP
- 模块8 港浃台地区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9月最新版劳务用工合同范本(可规避风险).doc
- 模块7 西北地区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pptx VIP
- 模块6 西南地区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pptx VIP
- 汽车维修服务方案(完整版+104页).docx VIP
- 模块5 华南地区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pptx VIP
- 模块4 华中地区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pptx VIP
- 模块3 华东地区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