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注意及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血注意及要点

将体外的血液有型成分和血浆增量剂经过血管滴注病人体内的过程,称为输血。 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 血液的组成 有形成分--细胞成分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无形成分--非细胞成分 血浆-- 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过静止、 离心等方法所得到的液体部分 血液的理化特性 色泽 动脉血鲜红,静脉血暗红 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酸碱度 pH :7.35~7.45 血容量 5000ml左右 血液的生理功能 输送O2和CO2 ,在肺和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 输送养份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 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 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 保持体温恒定 防御微生物或异物入侵 有效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等 血液细胞成分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 向机体组织运送O2 ,带走CO2 白细胞 粒 细 胞 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 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T)及体液免疫(B) 血小板 黏附、聚集、释放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一、输血的适应证 大量失血 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重症感染 凝血异常 第二节 大量输血 (massive transfusion) 概念:一次输血量大于2500ml 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5000ml [K+] pH 红细胞内ATP、2,3-DPG 血小板、凝血因子破坏 治疗:①症状轻的可先减慢输血速度。病情严重的停止输血。 ②抑制发热反应的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伴寒战者肌注哌替啶或异丙嗪。 预防: ①应强调输血器具的严格消毒、控制致热源。 ②对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 二、过敏反应 临床特点:多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3%。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和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哮喘、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甚至过敏性休克。 原因:①过敏体质病人对血中蛋白类物质过敏,或过敏体质的供血者将其抗体转移给病人。此类抗体为IgE型。②病人多次输血,体内产生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以IgA为主。③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对IgA发生过敏反应。 治疗:①轻者可应用抗过敏药物。②反应重者应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和(或)糖皮质激素。 预防:①对有过敏史者可在输血前半小时应用抗过敏药物。并选用洗涤红细胞输注。②对IgA低下或检出IgA抗体的病人应输不含IgA的血制品。③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④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 三、溶血反应 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肾衰。 原因: ①绝大多数是免疫性的,即输入ABO血型不配 合的红细胞所致。 ②少数是非免疫性的,如输入低渗液体、冰冻或过热破坏红细胞等。 ③受血者患自身免疫性贫血。 典型症状: 输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唯一最早的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即应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 并立即抽静脉血以观察血浆色泽,正常血浆内眼观察呈澄明黄色;只要输入异型血超过8~10ml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至25mg%,血浆即呈粉红色泽,可协助诊断。 溶血反应治疗 ①抗休克 ②保护肾功能 ③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④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⑤换血治疗法: ⑥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四、细菌污染反应 细菌种类: 可以是非致病菌或致病菌,后者大多数是革兰阴性细菌 ,如大肠杆菌,这类细菌可在4-6℃冷藏温度中迅速滋生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由于毒性小,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对血袋内剩余血作直接涂片检查,同时进行病人血和血袋血浆的细菌培养。必要时,病人的血、尿需重复作多次培养。 防治:①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凡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或血浆呈瑰红色(溶血)或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