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4(岳麓版必修1).ppt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4(岳麓版必修1).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4(岳麓版必修1)

三省六部制度 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也充分发挥了大家的集体智慧,有了互相牵制的制度和措施,就使正确的方针政策得以顺利产生,有了贤明的君主,则使得好的国策能够得到彻底执行,君臣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唐太宗的行为给历代帝王树立了一个好的典范。 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 作用: 1、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 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中国古代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如何体现的? 二、选官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汉武帝任人唯亲是出了名的,卫青:皇后卫子夫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皇后和卫青大将军的外甥。为了重用卫青,他不惜打击李广等老将,每次出征,他们的装备和士兵都优于其他将领。此外在作战任务上,把重要的,出彩的任务交给他们,而把诱敌,掩护之类的苦差留给老将们,卫霍的成功是踩在老将们的肩膀上取得的。 进士及第 科举制的完善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把什么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请你为他们排序 这是孟郊写的两首诗,各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反映出科举制对读书人有什么影响?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 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 空将泪见花。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资料剖析 八股取士应试者必须严格按四书五经的内容作答。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 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即: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政策和方法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和诗赋、文章。进士科最难,而且录取的人数又很少,因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 这部小说讽刺的是什么制度? 《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秦朝时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 (2)汉武帝时建立刺史制度。东汉时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东汉末,“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刺史失去监察的作用。 (3)北宋时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4)元朝设御史台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5)明朝设按察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同时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官民的不法行为。 (6)监察制度的作用:①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②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1、监察官员或机构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三类不同的制度,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和监察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既适应了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能不断吸收新生力量,操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怒而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中书和门下省的长官及其皇帝。 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指出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皇权下的民主。皇帝个人的素质和政权建立的背景。 材料三所述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