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简介与选篇讲解.ppt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简介与选篇讲解

2、国学爱好者,但接触国学不久,基础较薄弱。 《村下湖人·论语故事》、《井上靖·孔子》:两部书都是以散文的形式,结合《论语》某些章句,以对话、情景、事件、心理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孔子及其弟子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历程。《村》中子贡全部是以反面教材出现。 《南怀瑾·论语别裁》:市面上最流行的注本,六经注我、经史合参、儒释道互补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市面上对这本书的赞美之词太多了,不一一赘述。南怀瑾先生就是一杂家,在听其讲解《论语》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些野史趣闻、典故传说等,丰富眼界,扩大知识面。   《钱穆·论语新解》:钱穆先生典章制度烂熟于胸,对《论语》的注解也很贴切,平和中正,有儒者风范。钱穆先生是程朱学派的追随者,注重内证之学,偏重义理,多是心得感悟式的读解,难免有很多地方故意拔高或牵强附会。 实际上, 孔子讥笑学生毫不奇怪, 尤其是讥笑子路就更不值得大惊小怪。孔子一生学生众多, 但本文中提到的四位学生中, 孔了说到最多的就是子路。 据《论语》、《孔子家语》和《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记载揣测, 孔子同子路的关系不但相当密切, 也是相当特殊的。二人虽为师生, 但年龄差距较其他弟子小得多, 子路小孔子九岁, 彼此说话都非常直率, 说明彼此了解很深。有一次, 师生谈为政, 子路问孔子如果治理卫国应首先做什么, 孔子回答说“必先正名”, 子路当即讥笑孔子迂腐, 孔子也当即批评子路:“野哉, 由也”(《子路》)。有时孔子甚至当着一些学生的面说出很难听的话来,“若由也, 不得其死”(《先进》)。意思是说像子路这样的人恐怕不会得好死。孔子曾多次批评子路过于直率、卤莽, 甚至有时当面就说“是故恶夫佞者”(《先进》) , 就是说我讨厌像你这样强嘴利舌的人。在有些场合有意识地压一压子路的锐气, 所以, 这次在子路仍然“率尔对曰”的情况下, 孔子讥笑他一下是很正常的, 我们用不着曲为之解。再者说, 如果孔子不是很明显地讥笑子路, 而仅仅是微笑一下, 那么, 后文中曾皙向孔子提出“夫子何哂由也”的问题就令人不可理解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由上下文寻绎, 正是孔子讥笑了子路, 才使其他几个学生一个比一个更加谨小慎微了, 他们都是等着老师指名提问之后才回答问题的。 ?????? 2、关于“吾与点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 ③“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 ④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这些都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1)从孔子的思想看。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他晚年回鲁国后隐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论语·公冶长》中有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曰:“吾道穷矣……” 以上说法,各有所侧重。因为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叙而曲折表露出来,所以见仁见智,可以圆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说。按照这个原则,我这里可以提出另一种根本不同于上述意见的看法,根据是《论衡·明雩篇》: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