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届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优秀入选论文简介
附件2 第二届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优秀入选论文简介
烟草粉螟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的研究
本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繁殖:
摸清了烟草粉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烟草粉螟每年发生代群体饲养繁殖温度23℃~26℃,相对湿度75%~85%,筛选出人工饲料3种从801个复烤烟叶、39个初烤烟叶及91个土壤样品分离出苏云金杆菌752株。经PCR含cryⅠ基因7株;含cryⅤ基因21株。用二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9d后、等菌株死亡率超过94.0%。752株苏云金杆菌出优良优良伴孢晶体研究经液体双相分离法提纯的晶体,电镜观察发现,、、在晶体形状和数量组成上电泳图谱不同,分子量分别为43KD15KD,分子量分别43KD、15KD19KD,菌株18的分子量分别为43KD、23KD15KD。在实验室、、对一至五龄幼虫的平均防治效果在95%以上在玉溪楚雄两个试验点均匀喷雾处理防治效果。优良防治烟草粉螟后对无明显喷菌剂后各处理烟叶化学常规成分与同期比,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烟叶主要香气成分苯甲醇、苯乙醇、戊酸、茄酮、新植二烯含量提高烟叶香气改善单体烟评吸喷菌剂烟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方面优于烟在刺激性、劲头、余味方面较为接近、菌剂防治烟草粉螟品质得到改善。
烟草粉螟烟叶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资源品种抗病性研究
由真菌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Barr. ? 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 ?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具毁灭性的、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治理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在于选育并种植抗性品种。由于稻瘟病菌分化存在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其消长动态直接影响到水稻品种抗瘟稳定性。弄清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地域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掌握种群消长动态,有利于建立稻瘟病的流行预测与防控预警;有利于筛选抗病育种材料,加速抗病育种进程,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种质资源品种抗病性研究,并取得了如下研究进展。
1、基本明确了江西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及种群消长动态。2006-2007年,采集、分离了来自江西省吉安、赣州、上饶、宜春、九江和南昌6个市所辖26个县(区)的穗颈瘟标样,分离到11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利用全国统一的特特普、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出5群31个生理小种,以ZA、ZB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43.49%、40.87%;以ZB13、ZB15、ZA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14.78%、12.17%和11.30%;以ZA13,ZB5为重要小种,出现频率均为5.22%,其他小种出现频率均在4.0%以下。与20年前相比,江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的优势种群ZG、ZB已被ZA、ZB所取代,优势小种ZG1本次未鉴定出来,几乎消失; ZB13、ZB15相对稳定,但ZA1已上升为优势小种,ZA13、ZB5上升为主要小种。稻瘟病菌小种易变。稻瘟病菌小种与品种之间的关系复杂,表现出多样性。江西属籼稻种植区,粳型小种消减,籼型小种剧增,是小种突变与随品种布局变化发生适应性变异的结果。
2、菌株致病力差异及其互作效应。研究稻瘟病菌株致病力与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单孢菌株的同一生理小种在鉴别寄主之外的品种上致病力不尽一致,有的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以测定品种抗小种谱来评定品种抗性在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对水稻品种进行抗瘟性鉴定,难以在属于同一生理小种的多个单孢菌株中选择代表性菌株。稻瘟病菌株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多菌株混合接种在稻株上的致病力与单菌株比较,多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少数表现为抑制作用。根据以上规律,由此建议:水稻抗瘟材料筛选,可采用稻瘟病菌混合菌株接种鉴定;评定品种的抗性,则以测定品种的抗病频率取代测定抗小种谱,可有效克服选择小种代表性菌株难的问题。
3、明确了东乡野生稻的抗病性。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东乡野生稻(Oryzae sativa f. spontanea Roschev.,OSFSR)是迄今我国乃至全球分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北纬28°14′),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东乡野生稻具有其他野生稻所没有的强耐冷性(能在-12.8~0℃的低温下安全越冬),潜在利用价值极高。东乡野生稻的抗病性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甚少。为了明确东乡野生稻的抗病性,从中挖掘抗源,作者于2004-2005年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222个东乡野生稻单株对稻瘟病菌混合菌株及A~G 7个不同生理小种(菌株)、水稻纹枯病菌、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并对两病的抗性呈极显著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