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透析-液相色谱-化学发光联用微透析技术应用于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张群林
个人简历 1992.9-1996.6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 1996.7-2000.8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中药新药研发 2000.9-2005.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 (导师:崔华教授) 2005.7 “安徽医科大学引进人才” 2005.7-现在 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2006.8 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9.7 任教研室主任 化学发光[1]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很早就为人类所注意 1877年,Radziszewski[2] 证实在乙醇-KOH溶液中洛粉碱(Lophine, 2,4,5-三苯基咪唑)被H2O2等氧化发出绿光 十九世纪末期,德国科学家Wiedemann[3]首次解释了化学发光的机制 1901年,法国生物学家Dubois[4]引入了荧光素(Luciferin)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 的概念 1902年,Schmitz合成发光试剂鲁米诺(Luminol),它曾被广泛用于血迹鉴定;1928年,Albrecht 观察到鲁米诺在碱性介质中的化学发光行为[5] 1935年,Gleu和Petsch[6]报道了光泽精(Lucigenin)与H2O2反应产生化学发光 由于大多数化学发光非常微弱,且稍纵即逝,早期的化学发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化学发光反应现象的观察和反应机理的探讨上,其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1945年出现了光电倍增管,1950年出现了商品化的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兴起,化学发光才被真正应用于分析化学并迅速得到了发展 前期工作基础 复杂体系中低含量物质的检测——分析化学挑战之一 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是高灵敏分析技术,灵敏度可与质谱媲美 分布广泛、疗效确切的黄酮,易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技术 HPLC-CL联用技术应用于黄酮药动学研究 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癌、抑制脂肪酶等显著药理作用,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但其药动学研究资料的缺乏,制约了黄酮类新药的研发与体内作用机制研究 生物样品中痕量黄酮的高通量、高灵敏分析技术是研究药动学的基本前提 中药药动学研究所面临的生物样本具有药物含量低(样品中的中药成分浓度常在ng / mL水平或以下)、药物浓度变化范围大(需要测定的血药浓度范围为峰浓度 Cmax ―1/20 Cmax )、干扰组分多且不确定、样品不易重复获得等特点 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奈酚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研究背景 山奈酚的性质 药理作用广泛,药动资料缺乏 仅有两篇报道: 家兔灌胃,HPLC-DAD,前处理复杂 大鼠静注,HPLC-UV,未报道药动学参数 实验方法 HPLC-CL实验装置示意图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取血浆样品100 μL,精密加入内标溶液(0.2 mg · mL-1 异鼠李素)5.0 μL,20%的磷酸溶液10 μL酸化,加甲醇200 μL,涡旋混合1.0 min,离心(10000 r · min-1)10 min后,取上清液10 μL进样。 方法学考察 结 果 专属性 结 果 线性关系和检测限 线性范围:2.0 × 10-9-2.0 × 10-6g · ml-1 线性方程:y = 0.8626 x + 5.553 (r = 0.9991, n = 7) 检测限 :1.0 × 10-9 g · mL-1。 结 果 精密度、准确度与提取回收率 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5.0%,回收率大于80.0% 结 果 4℃稳定性 结 果 微透析技术 (microdialysis, MD) 多个器官连续取样 与高灵敏度分析技术联用 活体内待测组分的实时、连续、检测 微透析–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测定大鼠 血和脑组织中丹参酚类化合物浓度 及其药动学研究 存在问题:脑组织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报道较少。测定脑组织中药物含量多采取脑组织匀浆法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测定 丹参六种水溶性成分结构 色谱与化学发光分析条件的优化 流动相组成、pH、流速 发光反应流路、试剂浓度、pH、流速 液相色谱的分析条件 实验一: 色谱柱:Shim-pack ODS, 250 × 4.6 mm I.D. 5 μm 柱温: 30°C 流速:1.0 mL· m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做香囊(课件)-三年级上册劳动.pptx VIP
- 新思路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册.docx VIP
- 202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合成氨工艺】考题(含答案) .docx VIP
- 重庆市人民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_学科竞赛.pdf VIP
- PC(装配式)结构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课件.pptx VIP
- 考古与文物 讲座7-2元、明、清时期的瓷器.ppt VIP
- 考古与文物 讲座6-3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作伪与辨伪.ppt VIP
- 期末综合题训练-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