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民居建筑简介
甘肃民居建筑介绍 总体概括 甘肃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相互攻战征掠 ,使甘肃成了历史上军事争夺频繁的地区。这种状况反映到建筑上 ,使甘肃建筑非常突出地普遍具有军事的性质 ,出现了大量军事城池、长城边墙、关隘、烽火台、堡寨和驻兵屯田设施。而且城乡民居也都具有防御性质 ,聚居防守 ,庄堡棋布 ,尤以河西走廊地区最为显著。秦始皇统一六国 ,建立了统一的大业。在甘肃建立了陇西郡和北地郡 ,下设若干县 ,郡治、县治的城池都有一定的规模。修全国驿道 ,车同轨 , 大修宫室。统一修长城 , 使建筑及其技巧迅 速地丰富和提高。 特点 1.建筑高度较低,屋顶坡度20度,屋檐窄; 2.建筑样式以北房、西房为主的单式方形院落; 3.北房多采用“堂屋式”建筑,突出家长(老人)的地位,堂屋两旁的耳房比堂屋较低;又有很大部分采用“挑檐式”的建筑风格; 4.建筑结构一般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今年来随着现代建筑方式的影响, 砖混结构的平顶房, 小洋楼开始流行起来 富有特色的天水民居 在甘肃各地的民居中,具有“陇上江南”之称的天水民居别具一格,最具特色。天水传统民居主要胡氏民居为代表。 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胡氏民居 2003年10月,天水民居——这个西北小城以往并未被人如此关注过的人文遗迹,破天荒地出现在该组织一份叫做“100个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具有很高的历史、 文化、艺术价值, 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 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 天水四合院介绍 天水四合院特点简介 甘肃窑洞 陇东窑洞民居分布广泛,庆阳市各县(乡、镇)都有窑洞村落分布,窑洞庄院都互相靠近,户连户,村连村,构成了独特的窑洞民俗社会,千百年来,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文化,对陇东人的生产生活和我国北方的居住形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庆阳黄土高原上密密麻麻的窑洞 正在消失的风景 陇南康县谈家大院 谈家大院是甘肃省康县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民居建筑,也是甘肃省保存较少的穿斗式结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集建筑、雕刻、文化于一体,内涵较为丰富的建筑,也是康县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该建筑深受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对研究陇南地区与四川建筑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房位于谈家大院中轴线北端,坐落于一高1.5米的台明之上,坐北向南。东西长20.5米,南北宽9.36米。面阔五间,通面阔19.82米;进深两间,前出廊,通进深7.83米。平面呈长方形。大木构架为7檩6步架前出廊,单檐悬山顶式结构。屋面为合瓦屋面,施扁担脊,无正吻。山面墙身为夯土墙,下碱为块石砌筑。台明为青石包砌,台帮由15块石雕砌筑,通高1.5米。 台明及台帮:建筑台明阶条石为当地青石,阶条石以下为石雕包砌。前檐台明陡板共两层,上层7块,下层8块。 民居细节 PPT到此结束 陇南康县谈家大院位于康县县城西南30公里的豆坝乡栗子坪村,为典型的陇南南部四合院结构居民建筑,风格古朴,装饰精美。 厢房位于院内东、西两侧,坐落于一高0.395米的台明之上。南北长13.8米,东西宽7.31米。面阔三间,通面阔12.88米;进深两间,前出廊,通进深5.94米。平面呈长方形。大木构架为7檩6步架前出廊,单檐悬山顶式结构。屋面为合瓦屋面,施扁担脊,无正吻。山面墙身为夯土墙,下碱为块石砌筑。台明为陡板石包砌,高0.395米。 室内外地面均为素土地面。建筑后檐墙体底部厚0.77米,两山面墙体底部厚0.7米左右。山墙及后檐墙由下碱和上身组成,山墙下碱为块石砌筑,墙身均为夯土墙。 屋内明间施立柱,柱间用穿相连接,穿之间施壁板,以分割室内空间;次间梁架为三架梁,上施脊瓜柱,檩下施枋,不施垫板,檩上为桷子。三架梁下为三步梁,梁间以金柱和金瓜柱相连。前廊施前穿单挑出檐,上托檐檩,檩下施枋,其上为屋面。 * * * * 南宅子是一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古朴典的明清建筑。 南宅子整体形制与建筑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组合,由天井、前院、中院、后院、书房院、后花园等组成,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大门位于坐南朝北院落组群的东北角,以独立建筑物出现,这种形式在天水古民居中独一无二。进入大门首先是一个小天井,南设照壁,东西各设一垂花门。 南宅子是标准的四合院形式,东西为厢房,坐南朝北的主房为明代过厅。前、后院是南宅子建筑群的主院,是主要活动区;东院为副院,是生产区;仆院和杂院是服务区。这种布局功能明确、动静分明,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整体东区是民居保护所在地,由大小14个院落组成,古民居建筑60多座,该区民居建筑种类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