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而于以其)用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

文言文虚词“于、以”用法;二.1.“以”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③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练习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 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4故燕王欲结于君。 5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6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7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移其粟于河内。 10 寡人之于国也。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君何以知燕王。 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7铸以为金人十二。 8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樊哙侧其盾以撞。 ;一“而”连词: 表八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大须臾之所学也。 ②顺风 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表目的关系 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二“而”代词,释为“你(们)、你(们)的”。 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而”复音虚词 ①释为“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②释为“不久”。 已而遂晴,故作此。;(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 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有碑仆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