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曲讲义补充.doc
翰林版第六冊第三課元曲講義補充
國學常識單元請結合翰林版第六冊32頁「課文前哨站」一併使用
請問「中國四大韻文」依朝代順序分別是: 漢賦 、 唐詩 、 宋詞 、 元曲 。
他們被稱為韻文的共同特徵是 都要押韻 。
詞和曲的句式、押韻、平仄都受到「樂曲」形式的限制,請問就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來看,「南鄉子」是: 詞牌名 ,決定了【音樂性 主題內容】;「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 題目 ,決定了【音樂性 主題內容】。
承上題,所以本課中的《天淨沙?秋思》、《沉醉東風?漁父詞》,「天淨沙」和「沉醉東風」都是: 曲牌名 ,決定了【音樂性 主題內容】;「秋思」、「漁父詞」都是: 題目 ,決定了【音樂性 主題內容】。
但是曲比詞來的特別的是,曲可在適當位置添加字數,稱為: 襯字 ,為和正文顯示不同,在行文上會 縮小 。
名稱演變
類別 都延續前一時代的文學而來,所以稱為 因為都具有音樂性,所以稱為 宋詞 詩餘 樂府 元曲 詞餘 樂府 元曲可為兩類:
其一是 劇曲 ,主要在舞台上演出,除了唱詞之外,還富含動作、對白。
另一類則是 散曲 ,多是清唱,單首曲子的稱為 小令 ,多首曲子的稱為 散套 。
元曲的由來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有「散曲」或「雜劇」的兩種類型,與漢賦、唐詩、宋詞並稱「中國四大韻文」。
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狹義的曲則多泛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和詞一樣都受到樂曲的影響,所以形式類似。但和詞不同的地方在於曲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另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元曲的類別還可以分為劇曲(或稱戲曲,包括雜劇、傳奇等類)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後世將其慣稱為元曲。
元曲的類型
劇曲又稱「雜劇」,主要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戲劇。內容包含故事情節、曲詞、賓白、科介等幾部分組成。科介是表演動作和舞台效果,賓白就是口白,曲詞則是歌詞。元雜劇劇本一般由四折組成,一套樂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樂的單元,也是劇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還可以有楔子。楔子當於序幕,但也像過場戲放在折與折之間。劇本的結尾一般有兩句或四句對子,叫「題目正名」,來總結內容,最後一句常用作劇本名稱,比如《竇娥冤》的題目正名如下: 題目:秉鑑持衡廉訪法
正名:感天動地竇娥冤
就是以最後三字作為泛稱的劇本名稱。
散曲則是配樂演唱的歌曲形式,沒有動作、說白。根據《青樓集》的記載,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種形式,像表演清唱、舞蹈伴唱、樂器伴唱等。元散曲的形式還可以分為小令和散套 (又叫套數、套曲)兩種:
小令是單首曲子,他的字數、句數、句子長短、用字平仄、押韻位置、韻腳,都按曲牌規定。曲牌下另有題目,用來說明主題內容。元曲中的小令常添加襯字,為了區隔正文和襯字,行文時襯字會用小字以示不同。
另外要留意的地方是,元曲的小令和宋詞小令是不同的概念:宋詞小令通常指得是字數58字以內的作品,而元曲小令則單純指單首曲子。
散套則由多首曲子合併演出,只是曲子間必須是同一宮調,來歌唱一個中心內容或故事片段。
作者資料補充
請問被稱為元曲四大家的有哪些人呢?他們的代表作品又有哪些(資料沒有就寫沒有)?
人物 雜劇作品 散曲作品 課文收錄與否 關漢卿 竇娥冤 大德歌、不伏老、四塊玉 有(應用練習) 馬致遠 漢宮秋、牆頭馬上 天淨沙 有(課文) 白樸 梧桐雨 沉醉東風 有(課文) 鄭光祖 倩女離魂 資料沒有 無 王實甫 西廂記 資料沒有 無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一說為王實甫)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其相關介紹如下:
關漢卿,號「己齋叟」,生平事跡不詳,以雜劇的成就最大,名作有《感天動地竇娥冤》。在散曲方面,關漢卿也有不少佳作,如〈不伏老〉一曲中自嘲自己是:
我是箇蒸不爛、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嚮璫璫一粒銅豌豆,
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馬致遠字東籬,元初雜劇作家,晚號「東籬」,是為了表示效仿陶淵明的志向。《錄鬼簿》記載其曾擔任官職,但因有志難伸又不滿時政,所以隱居田園。這樣的背景使其作品以反映退隱山林的田園題材為多,風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點。劇曲以描述王昭君傳說的《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最著名。散曲《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漢宮秋》被後人稱做元曲的最佳傑作,作品收於《東籬樂府》中。
白樸,字仁甫,號蘭谷。父親是金國官員,受蒙古攻滅金國影響,時年七歲的白樸由父親好友元好問收養(元好問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劇曲以《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內容講述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牆頭馬上》最有名。本課收錄其散曲作品《沉醉東風?漁父詞》
鄭光祖,字德輝,生卒年不詳。作品以《迷青瑣倩女離魂》最著名。
王實甫,名德信。生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