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发展史第一代计算机-泉州五中
(2)RAM 随机存储器可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两种。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特点:集成度低,价格高,存取速度快,常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是指工作速度一般内存快得多的存储器,速度基本上与CPU速度相匹配。 CPU Cache 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 2、外存储器 软盘 (1)磁盘 硬盘 硬盘的特点是可靠性高,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对环境要求不高,缺点是不便于携带,工作时应避免振动。 (2)光盘 光盘以光信息做为存储物的载体,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品。 根据使用方式及性能不同,可将光盘分为三类: ①只读式光盘(CD-ROM):用户只能读取而无法修改其中的数据。 ②一次性写入光盘(WORM):用户可写入一次,但可多次读取。 ③可擦除光盘:用户可像用软盘一样对其进行多次读/写操作。 光盘的特点: A、存储容量大,价格低; B、不怕电磁干扰,存储密度高,可靠性高。 C、存取速度在不断提高。 扫描仪 鼠标 手写笔 数码相机 摄像头 (三)输入设备 键盘 显示器 音箱 打印机 投影仪 (四)输出设备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一、计算机软件 (一)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必备的,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与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 常用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1、操作系统 单用户 单任务:DOS 多任务:Windows 3.0 多用户多任务 Windows 9x Windows NT、Windows xp Unix、Linux * 外部信息与计算机的接口称为输入设备。 *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 李丽 QQ:4833031 TEL 初赛基本要求 初赛基本要求 你了解计算机吗? 一台计算机有哪些部件吗? 第一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ENIAC机房 1、产生 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由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10000多只电容器和7000多只电阻构成,占地170m2,重量30吨,每小时耗电30万千瓦,是一个庞然大物,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ENIAC机房 它采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 因此每次解题都要靠人工改接连线, 准备时间大大超过实际计算时间; 它没有存储程序的能力,不具备自动计算功能。 2、发展史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用阴极射线管或汞延迟线作主存储器,外存主要使用纸带、卡片等,程序设计主要使用机器指令或符号指令,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当时的运算速度为5千——3万次每秒。 电子管 2、发展史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主存储器均采用磁芯存储器,磁鼓和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外存储器,程序设计使用了更接近于人类自然语言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从科学计算扩展到了事务处理、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开始了第二代计算机的发展。 2、发展史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采用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块代替了晶体管等分立元件,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芯存储器的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计算机也进入了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发展时期,计算机的管理、使用方式也由手工操作完全改变为自动管理,使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2、发展史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均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主要的外存储器是磁带、磁盘、光盘,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诞生。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计算机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1982年IBM 个人计算机 笔记本 电脑 2、发展史 代别 年代 逻辑(电子)元件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 第四代 1971-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研制中的第五代计算机 至目前为止,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即采用存储程序方式进行工作。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冯·诺依曼型的工作方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所以科学家提出了制造非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正在开发研制中的第五代智能计算机,将具有自动识别自然语言、图形、图像的能力,具有理解和推理的能力,具有知识获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ppt
- 2.无碰撞垂直激波的两个数值实验.doc
- 2.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ppt.ppt
- 我最喜欢的….ppt
- 2.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1.doc
- 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ppt
- 户外水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doc
- 户籍誊抄本等邮送请求书.doc
- 手机与相机镜头.ppt
- 2.结果与讨论-中国无机分析化学.doc
- 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及产业生态演变趋势报告[001].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通信技术在智慧工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docx
- 餐饮业2025年环保理念在餐饮业营销策略中的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及产业转型升级报告[001].docx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含解析.doc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2025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报告.docx
- 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系统2025年半导体封装材料技术创新与市场展望.docx
- 2025届安徽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93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企业并购重组策略与市场布局优化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校园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教育信息化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