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周粮田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西周粮田考
裘锡圭
传世西周铜器中有扬簋,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以下简称“大系”)定为厉王器(118页),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六)》(以下简称“断代”)定为懿孝时器(《考古学报》1956年4期121~122页)。近人多从陈说。铭文记周王命辞曰:
扬,乍(作)??(司)工,官??粮(本应作“糧”,下同)田甸,??,??刍(?),??寇,??工史……(《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以下简称“铭文选”——257,《金文总集》——以下简称“总集”——2811)
同铭另一器“??工史”作“??工司”(《总集》2810)。“史”、“司”似皆当读为“事”(《大系》118页读“司”为“事”,《铭文选》第三册183页读“史”为“事”)。“田”上一字旧释“量”。金文“量”字有从“早”从“东”(如大克鼎。“早”据形隶定,不一定是早晨之“早”)和从“日”从“东”(如大师虘簋)二体(《金文编》582页。此书摹录大克鼎“量”字,把“早”旁与竖笔相交的横画误摹作倒“入”形,请参看《铭文选》第一册181页大克鼎拓本)。扬簋“田”上一字,下部为“东”;上部作(《总集》2810)或(《铭文选》257),实为“早”与“米”之复合形。故此字当释作“粮”(或以为“量”即“粮”字初文,可考虑)。春秋徐器宜(?)桐盂铭“徐王季粮”之“粮”,其下部为“东”与“米”之复合形(《铭文选》566),情况与此类似。徐王粮鼎“粮”字,左旁为“井”,右旁为“粮”。“粮”的写法与宜桐盂“粮”字基本相同(鼎铭见《铭文选》565,参看《铭文选》第四册381页的考释)。
《断代》解释上引扬簋铭说:“量田犹令鼎之諆田(引者按:“量”、“諆”二字原文皆加专名号),乃王之藉田;司量田之甸即周礼‘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121页),《铭文选》之说与之略同。该书扬簋铭注[四]说:“地名。甸是掌田的官,即文献中的甸师或甸人。”(第三册184页)
以甸为甸师或甸人,是正确的。典籍中,甸师、甸人亦可省称为甸。《穀梁传·桓公十四年》:“甸粟而内之三宫。”范宁注:“甸,甸师,掌田之官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甸设庭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甸即《大射》之甸人(引者按:《仪礼·大射》有“甸人持大烛於庭”之文),亦即《周礼·天官》之甸师(引者按:《周礼·天官》:“甸师……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孙诒让《周礼正义》:“薪蒸又可为燎烛,故此官兼主燎烛之事。《左襄三十一年传》云‘甸设庭燎’,又《燕礼》、《大射仪》并云‘甸人执大烛於庭’。”)。”
西周铜器铭文中,晚期的柞钟铭有甸人之称:
隹(唯)王三年四月初吉甲寅,中大师右柞,柞易(锡)朱黄、?(銮),??五邑甸人事……(《铭文选》454)
甸之称除扬簋铭外,尚见于晚期的南宫柳鼎铭:
……王乎(呼)乍(作)册尹册令(命)柳??六??(师)牧、阳(场)、大□,??羲夷阳(场)、甸史(事)……(《铭文选》416)
一般认为此铭的“牧”、“场”指牧人、场人(皆见《周礼·地官》。参看《铭文选》第三册290页南宫柳鼎注[二]),“甸”自应指甸人。此外,中期的格伯簋铭记格伯因得到倗生的卅田而履田之事说:
格白(伯)履,殹妊彶(及)(?)氒(厥)从格白安(吴闿生《吉金文录》3·26下释“安”为“按视”,似可从),彶(及)甸殷氒糿谷杜木、邍谷桑,涉东门。(《总集》2778~2781,《铭文选》210称倗生簋)
这里的“甸”也可能指甸人,“殷”疑即其名。铭文大意可能是说,殹妊和跟从格伯按田,又和甸人殷“糿”作为地界标识的树木并“涉东门”。
《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齍盛。”《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杜注:“甸人,主为公田者。”《仪礼·士丧礼》郑注:“甸人,有司主田野者。”旧说或以为“诸侯谓之甸人,天子谓之甸师”(胡匡衷《仪礼释官》)。据柞钟铭,王官也有甸人。甸师、甸人的地位当有高低,可能是官师与官人之别(《荀子·君道》:“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循业,不敢损益,可使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孙诒让《周礼正义·〈天官·叙官〉疏》谓甸人“即甸师之属”)。
《断代》和《铭文选》释扬簋“粮田”之“粮”为“量”,视为地名,《断代》并认为量田是王之藉田,皆不可从。粮田应是甸人所主的、与籍田不同的一种公田。要说明这一点,需要从粮字的古义谈起。
在上古,“粮”字的意义并不像今天所说的“粮食”那样广泛,而是专指“行道”所用的干粮而言的。《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食。”郑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尚书·费誓》:“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国语·晋语四》:“文公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