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优秀美术评论文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优秀美术评论文章

一、悲剧与抗争: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欣赏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海上乌云密布:巨浪滔大,似乎要把木筏和聚在它上面的遇难者吞没。疾风呼啸着撕攫着帆篷,吹斜了用缆强拴着的桅杆。在前景的木筏尾部,画着几个己死、将死和听天由命的人。父亲绝望地守在心爱的儿子尸旁,用手揽着他,仿佛还希望摸出已死的心脏的跳动。少年死者的身体画得非常精彩,它是这幅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之一。少年左首仰卧着一个垂死的人,右边趴着一个伸开一条胳臂的少年的尸休;他上面是一个两眼发呆、似乎已经失去理智的人。这一组人物的收尾是一个以赤裸的双腿直挺挺倒挂在木架上、头和双手都浸在海水里的死人身子。这个身体和死去的儿子的身体一样,是整个构图的最强烈、最富有戏剧性的强音。 桅杆附近的一小组人物是从这一组刻着死和绝望的烙印的人物向画面右部满怀希望的人们的过渡。以仓促架立起来的帐逢为背景的几个人物紧张地注视着天际。其中突出的是一个用手指着远远出现的船帆的男人。 画面的右部同左部适相对立。人们强忍着痛苦,挣扎着挺起身子,希望看见刚刚在天边隐约出现的遥远的帆影。还有一点力气的人爬上了木桶,摇晃看手巾、破布,借以引起“阿尔古斯号”的注意。这一组热烈、紧张和苏醒过来的人物,以打信号的黑人的生动轮廓告终。 木筏横贯整个画面,而且两端都越出了画面:席里柯以这种迎面扑来的醒目的刻划造成了最大的感染力,使整个画面形象具有了纪念碑的性质。 同时,观众一眼就可以感觉到大海的茫茫无际,孤立无援的木筏就在这大海上漂流。画面构图把观众的视线引向远处,引向出现在水平线上的“阿尔古斯号”。画家以此而造成了空间辽阔的感觉。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绘画最英勇的篇页之一。庞大的画面洋溢着悲剧的气氛,观众即使不了解这一情节,也会被发生在他面前的这场戏剧的气氛所吸引。画家是怀着满腔的悲愤画这幅画的。在席里柯对人体动态和形体的表现上,的确有一种与米开朗基罗相似的完美和气质。席里柯画的这些形象,在力量和威力方面都使人想起米开朗基罗。 不能讳言这幅名画的某些矛盾。画家想要表现的是饱受折磨、筋疲力尽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在姿态、动作和表情上,他真实地表现出了他们的内心状态。但是,在人物身体的刻划上,席里柯未能克服他的表现丰满完美的人体结构和肌肉组织的热情。他沉醉于创造雄健的人体的乐趣,却没有充分强调出长期饥饿痛苦的痕迹------毫无疑问,它们本来应该给这些充满戏剧性紧张和英雄般雄健的形体留下更显著的烙印。 席里柯整个为他所刻划的这场人类悲剧所占据:他力求创造出这场悲剧的热情、真实的形象。席里柯的这一基本意图决定了他的构图选择、构图性质以及他所采取的种种新手法。为了以最大的戏剧性现实主义手法结构画面,他不得不放弃他当时所爱用的正面结构,而采用了纵深结构的、紧张的。富有动势的构图。 在创作《梅杜萨之筏》时,主题-----人的悲剧------整个占据了他,他希望热情、有力和真实地把它表现出来。动态和感受的刻划的多样性,没有造成构图的零散,而是归结成了一个统一体,形成了这个事件的鲜明而令人难忘的形象。为了加强画面的空间效果,他选择了高视点,把木筏斜摆起来,木筏上面以对角线的方向挤满了人,这就使他可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这个矛盾多样的场面,画出一切感情层次-----从守着儿于尸体发呆的父亲的消极悲观,也就是将信将疑和小心翼翼的希望,直到勃然发作和渴望求生得救的欲望。 然而,找们不应该忽略,席里柯为了追求统一的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有意回避了色彩的提炼:他以近乎背光的方式处理了整个构图:强烈的阴影画有力地塑造着人物的体积。由此而形成了清晰的外轮廓线,并且减轻了席里柯的色彩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他的色彩的简略:席里柯使全面保持了棕褐色调子,用整体的色调修饰了人物的形体。这种色彩上的克制,使画家得以集中全部注意力来形成体积造型效果。在这方面,席里柯确实达到了惊人的成就。 《梅杜萨之筏》使人看来不象是一个片断,而是一部史诗;这幅画显然已经超越了它的情节,而成为人同灾祸的悲剧性斗争的象征,它体现着极端的痛苦、英勇的抗争和兴奋;席里柯的概括风格也是由此产生的,这就是简洁、避免次要效果和竭力使人注意整体的风格。尽管构图是山许多矛盾的局部所组成,但所有这些局部都不给人以独立自在的感觉,而是从属于整体的一个个部分。《梅牡萨之筏》-----以其几近沸腾的人类苦难一生成为一块坚固的磐石、一座完整的雕塑群像。席里柯的雄辩而紧张的外轮廓线处理是画面统一的支柱。这是念念不忘这一饱含戏剧气氛和无比强烈的形象的观众所最先看到和最先永远铭记在心的东西…… 二、“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一评徐渭的《墨葡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