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1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12高职汽车3班、
12五年制1、2班 2 授课章节(单元) 8.1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2.能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教学难点 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更新、补充、删节的教学内容 无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
入
新
课 探究:
如图,大海中有两个小岛,一个在灯塔东60 n mile偏北80 n mile的点处,另一个在灯塔西10 n mile 偏北55 n mile的点处,那么如何确定这两岛之间的距离呢?
师生共同探究
意图:激发学生思考,能更好理解记忆定义.
讲
授
新
课 一、定义
一般地,设点,为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则,. 以为始点,为终点,作向量(如图),则由,
得,那么,两点间的距离就是向量的模.
由向量数量积的性质,有
从而
这就是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简称为两点间距离公式.
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点和,求线段MN的长度.
例2 已知的顶点分别为,,,求三条边长..
三、定义
【观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下列各点: 、、.并计算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观察这几段距离间的关系.
计算结果显示,
这说明点B是线段AB的中点,而它们三个点的坐标之间恰好存在关系
,
【新知识】
设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和,线段的中点为(如图),则,
由于为线段的中点,则,即
,
即,
解得,.
一般地,设、为平面内任意两点,则线段中点的坐标为
,.
四、典型例题
例3 已知点和,求线段的中点的坐标.
例4 已知线段,它的中点坐标是,端点的坐标是,求另一个端点的坐标.
例5 已知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画出该三角形;
求的边上的中线的长.
师生共同总结
意图:通过对公式的共同总结,学生能更好的记住公式的特征.
教师设疑,学生共同探讨.
意图: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关系.
合作探究:
根据向量的相关知识,回答、的坐标表示,列出等式,得出公式.
意图: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公式推导出来的成就感,对线段的中点公式记忆深刻.
找学生分析解答.
意图:巩固公式
合作探究
意图:合作探究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亲自参与到解题的思路分析中来,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
课
堂
小
结
本次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2)中点公式及其应用
学生回答
意图:提问式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课堂
练习 练习1. P65 练习
填空(1)(2)(3)(4)
选择(1)(2)
练习2. P67 练习
1.填空(1)(2)(3)
2 选择
练习3. P68 习题
6
课后
作业 书P67 习题 5、6
练习册 A组 (必做)
B组 (选作)
分层次要求
意图: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复习巩固,选做题给成绩稍好的同学一个深入研究的机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新知新授课的尝试,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是一种促进,对学生也是一种体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对于的推导,学生还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课程进度和课时安排要求,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较小;尤其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教师引导的偏多
P1
P2
灯塔
y
x
O
y
O
x
P1(x1, y1)
P(x, y)
P2(x2, y2)
§8.1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投
影
区
公式一 例2
二、公式二 例5
板演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