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doc

【2017年整理】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任课教师: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理学院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摘 要: 罗素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首先将哲学定义为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并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谈到哲学是种生活方式的观点,同时他把哲学视为宽容的学问,最终怀揣着浪漫情怀评述哲学史上灵动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透过《西方哲学史》可以读出身为哲学家的罗素在陈述哲学思想时的严谨;又可以读出身为普通人的罗素在评述哲学家和哲学思想时的丰沛情感。 关键词: 罗素;哲学观;哲学史观 1.罗素的生平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二十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与怀特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在哲学观点上,罗素最初是新实在论者,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并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他在教育观点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 2.罗素的哲学思想 罗素在其经典之作《哲学问题 》中指出,研究哲学不是像物理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为了寻找那些问题的具体的、确定的,这样或那样的答案,而只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扩大了我们所使用的那些概念的范围,丰富了我们智慧的想象力,并且减少了我们“独断的自信”。 2.1.物质论 罗素对“什么是物质”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是从贝克莱主义出发的。罗素曾经拍案叫绝地认为“贝克莱还是有他的功绩,他指出物质的存在完全可以合情合理地被我们所否定,并且指出倘使有任何东西可以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话,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是我们感觉的直接客体”。罗素认为,“物理的客体”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从我们所直接认知的东西中的得出的一种推论”。可见,他所走的是从贝克莱到马赫的老路,认为感觉或知觉是第一性的东西。 2.2.认识论 罗素认为如果一种物质是存在的,那么我们的认知也就应该是我们有关它存在的知识。他一直在分析的问题是:我们认知的事物究竟是不是事物本来的面目,我们如何去认知这些事物,认知这些事物是通过我们的亲身经验还是通过描述,归纳法在我们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效,还是像上部分所说的那样,我们经验过的,我们所感知的,才是我们真正认知的。照这样说,归纳法在我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就应该是有效的,但为什么归纳法却不能凭经验来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罗素告诉我们,凡是根据经验而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就都是基于一种既非经验所能肯定的、又非经验所能否定的信念,因此这一部分读来让人觉得很矛盾,或许这正是需要哲学精神去探索的地方吧。 2.3.先验论和共相论 康德关于先验的理解,有心灵所固有这一因素,有认识之所以成为可能的条件这一因素,也有普遍有效这一因素。罗素似乎不赞成这样的说法,罗素认为先验的命题并不是在其来源,而是独立于经验而产生的,从来源说,他认为经验是因,而先验命题是果,他认为先验命题之为先验,是因为它的准确性是不靠经验所证明的。同时,罗素谈到“共相”问题,罗素所指的“共相的世界”,也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大师柏拉图的那个“理念世界”的再版。但是这里又有些疑点:罗素向我们介绍的共相是有区别的。他认为有些关系是经验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关系是感觉经验得不到的,这是离感觉材料相当远的共相。 2.4.真理论 罗素认为真理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真理必须是那种承认有它的反面(即虚妄的理论)的理论,在这方面,我们的信念理论必须有别于我们的认识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