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docVIP

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doc

  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肿瘤 影像学 综述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创伤修复所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也是对局部组织缺血的反应[1]。肿瘤血管生成就是新生血管在肿瘤现有血管上形成的过程[2]。这些新生血管不仅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会引起血容积、灌注量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变化,因此,要想实现对肿瘤早期诊断及准确疗效评价,不仅要求对肿瘤可视的表观特征进行监测,而且更需要深入到肿瘤的微循环及代谢情况进行探究。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的迅速 发展 ,对血管生成的 研究 现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新领域,从多方面探究血管的生长 规律 ,如20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鉴定、测序和克隆,受体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发现,人类恶性肿瘤血管生成表现型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其中多种影像学成像 方法 (CT、MRI、PET、US),尤其是CT、MR功能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方便的影像学技术,拥有定量反映肿瘤微血管特征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性变化, 目前 已成为实验及临床研究热点,并已初步 应用 于临床。新的靶向的分子影像学出现,有助于探测调控血管生长、增殖的生化因素和途径[3],这为分子水平上研究肿瘤血管开创了新的前景。作者在本文中对CT、MR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现状逐一进行综述。 1 CT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应用 CT增强扫描的基础在于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小分子碘对比剂在血管内、外之间扩散,随时间变化可以观察到组织和血管增强的程度,肿瘤血管的出现又会改变增强扫描时肿瘤的强化程度。CT灌注成像及CT动态增强就是利用这一基础实现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定量性 分析 。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是在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曲线中CT值的变化反映了组织碘聚集量随时间的变化,这样,所用对比剂作为一种生理性示踪剂,可有效地反映局部血流灌注量的改变,从而获得组织功能方面的信息变化。利用不同的数字模型可 计算 出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 、毛细血管通透分数(capillary permeability fraction,CPE)等参数,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同时根据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也可获得一些半定量参数,如增强率(percentage of density increase,Enh%)、最大增强值(maximum attenuation value,MAV)等。定量性CT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定量反映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生理参数,特别是灌注量、BV、MTT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 目前,许多学者对CT动态增强和灌注成像的影像学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生理参数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CT影像参数与大部分肿瘤的生理参数有相关性,CT影像参数能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的状况[49]。在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中,对脑、肝脏和肺等器官肿瘤的研究较多,如Cenic等[10]通过动物实验对一组脑肿瘤的灌注成像研究显示,肿瘤的CBF、CBV和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明显高于正常组织。Sa,HCC)的CT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流(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流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肝总灌流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流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index,HAI)、门静脉灌流指数(portal vEIn perfusion index,PVI)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相关性,得出高分化HCC的MVD、PVP、TLP、HAI最低,PVI最高;中分化HCC的PVP、TLP最高;低分化HCC的MVD、HAI最高,PVI最低。这些研究都体现了CT动态增强与灌注成像能鉴别良恶性肿瘤、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具有评价疗效的潜力。 但是,目前反映抗血管生成 治疗 引起的CT参数变化的资料不多,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CT影像学参数与病理的MVD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Kan等[15]对兔肿瘤经SU5416(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分析了CT灌注参数BF、BV、MTT等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在抗肿瘤血管治疗中,CT灌注参数能够量化成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