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下册第三–四组教学备课
第三组单元备课________ 人生感悟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人生感悟的专题写的。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渗透率时光飞逝应该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通过借物喻人。说明了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通过杂技表演,说明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则通过比较,说明各有长短,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然而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进一步领悟蕴含的哲理。
3学习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单元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蕴含的哲理,能够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9.《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要说明的道理。
处理方法:
1让学生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内容,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标记出来。
2小组互帮,相互说说句子的意思,画出难于解决的地方。
3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自测
教学过程:
回忆导入,读懂题目
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上册学过《杨氏之子》,让学生先来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简练概括: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等
结合注释,简单了解孟子及《孟子》一书,及两则文言文题目的意思。
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初读课文,提出朗读困难的地方。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停顿和读音。渗透学习方法就是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
学生多种形式的练读
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交流分享,理解大意。
有感情朗读。
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领悟道理。
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看待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学习圣人孔子的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
背诵课文
总结背诵时的方法,如熟读成诵,同桌合作提醒背诵,边读边理解背诵等。
10《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表达的时光飞逝,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
本文作者是朱自清,其在散文上的成就有口皆碑,他的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其中有不少文章收录在语文课本中。
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匆匆”的意思。
匆匆指的是时间飞逝,一去不复返
再读课文,弄清段落的大意
通过事物的荣枯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写了八千多个日子从手边溜走,时间来去匆匆
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我叹息不已
反思自己,感叹时光飞逝,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惋惜。
细读课文,品读语句。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具体体现时间匆匆的语句。学习其中运用的写作方法。
如: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时间比作大海,把过去的日子比作一滴水,写出了时间的稍纵即逝。
还运用了设问、拟人、排比等方法。。。。。。
再次朗读课文,体悟感情
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首尾呼应
拓展阅读《明日歌》,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11《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写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学习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体会作者由树及人发现的育人之道。
教学过程:
了解桃花心木,引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我家屋旁有一片桃花心木,一个种树人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规律,当树苗枯萎的时候他会来补种,,让我心生疑问,通过与种树人的一番交谈,我明白了种树人的一番心意,也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应该经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
再读文本,交流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文中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这位种树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
1.他常来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docx VIP
- AQ2002-2018炼铁安全规程.pdf
- 2024年0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2024年度招考高校毕业生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全考点剖析附答案解析.docx
- 三级健康的管理师教学大纲.doc VIP
- 禁毒知识教育毒品知识禁毒课件完美版.pptx VIP
-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pptx VIP
- 皮带工初级技能考试题库.pdf VIP
- J_BT 9930.4-2015 立式带锯床第4部分:滑车型立式带锯床精度检验.pdf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3课《快乐儿童节》课件.pptx VIP
- (二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