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A〕〔D〕
教学目标:了解共轭效应,理解共轭体系的性质教学重点:π-π共轭,P-π共轭,共轭效应教学按排:F19,F20— F21,30min????不饱和的化合物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互相平行的P轨道形成大π键,这种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共轭体系中,π电子云扩展到整个体系的现象称做电子离域或离域键。????电子离域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键长平均化等现象称做共轭效应,也称做C效应。????共轭体系的特征是各σ键在同一平面内,参加共轭的P轨道轴互相平行,且垂直于σ键在的平面,相邻P轨道间从倒面重叠发生键离域。一、共轭体系共轭体系大体上分为三类1.π-π共轭体系????双键单键相间的共轭体系称做π-π共轭体系。例如:
C=C—C=C—C=C C=C—C=C—C=O C=C—C≡N ????共轭体系的分子骨架称做共轭键。
例1: 的氢化焓ΔH=126.6KJmol-1, 的氢化焓ΔH=239KJmol-1 126.6 X 2 - 239 = 14.2KJmol-1,称为1,3—丁二烯共轭能 例2: 的氢化焓ΔH=226KJmol-1, 的氢化焓ΔH=254KJmol-1 254 - 226 = 28KJmol-1,称为1,3—戊二烯共轭能 共轭能:共轭体系的稳定能2.P-π共轭体系双键相连的原子上的P轨道与π键的P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称做 P-π共轭体系。????例一: 中C=C与O上的P轨道形成共轭体系。????例二: 中C=C与ψ上的P轨道形成共轭体系。????例三:中C=C与C上的P轨道形成共轭体系。????烯烃的α-H活泼,易卤代,氧化等,主要是因为形成各种烯丙基中间体(正离子、自由基、负离子)具有P-π共轭效应,稳定,易形成。?????三个碳原子组成的共轭体系分子轨道理论处理烯丙基三个中间如下图:???? ????三个P轨道线性组合的三个π分子轨道(上图)能量ψ1ψ2ψ3,ψ1成键轨道,φ2非键轨道,ψ3反键轨道。????烯丙基碳正离子,ψ1是HOMO,,ψ2是LUMO,????烯丙基自由基,ψ2是HOMO,,ψ3是LUMO,????烯丙基碳负离子,ψ2是HOMO,,ψ3是LUMO,3.超共轭体系 ????超共轭体系,比共轭体系作用弱,稳定性差,共轭能小。????1)σ-π超共轭体系:????丙烯分子中的甲基可绕C—Cσ键旋转,旋转到某一角度时,甲基中的C-Hσ键与C=C的π键在同一平面内,C-Hσ键轴与π键P轨道近似平行,形成σ-π共轭体系成为σ-π超共轭体系。π电子离域用表示。????乙烯氢化焓ΔH=137KJ·mol-1,丙烯的氢化焓ΔH=126KJ·mol-1,丙烯π-σ超共轭能:137-126=11KJ·mol-1,1,3戊二烯(氢化焓226KJ·mol-1)比1,3丁二烯(氢化焓239·mol-1)稳定,因为前者是π-π-σ共轭比后者多一个π-σ超共轭作用。????π的α-H越多,形成超共轭的机会越多,超共轭作用越强。
? 稳定性: CH3-CH=CH-CH3 CH2=CHCH2CH3 ? ? ? ? ? 丙烯分子的σ-π超共轭体系 ????2)σ-P超共轭体系????C-H的σ键轨道与P轨道形成的共轭体系称做σ-p超共轭体系。如乙基碳正离子即为σ-P超共轭体系。
? ? 乙基碳正离子σ-P超共轭体系 烷基碳自由基也能形成σ-P超共轭体系:????????由此得出:????碳自由基的稳定性:3。R·〉2。R·〉1。R·〉·CH3????碳正离子的稳定性:3。R+〉2。R+〉1。R+〉+CH3
? 二烯烃共轭效应与氢化焓 ? 二、吸电子共轭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共轭链两端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有方向性,在共轭链上正电荷、负电荷交替出现,沿共轭链一直传递下去,称为电子共轭效应。电子共轭效应有吸电子共轭效应(又称C效应)和络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1、吸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 电负性大的元素接在共轭链端上,使共轭电子向电负性大的元素端离域,在共轭链上出现δ-、δ+交替的现象称做吸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如:
????2.给电子的共轭效应(+C效应)???? 含有电子对的元素接在共轭链一端,使共轭电子背离有点子对的元素端离域,在共轭键上出现δ-、δ+交替传递的现象称为给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如:一些原子或基团的+C效应强度顺序:???? 3.动态共轭效应????静态共轭效应:上面讨论的是在静止条件,由元素电负性或元素电子队引起的共轭效应称静态共轭效应。????动态共轭效应: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共轭体系产生的共轭电子沿共轭链δ-、δ+电荷交替传递的电荷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三单元第1课《广而告之》课件-七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5【基于精准重心法的S家电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和路线规划问题实证研究14000字】.docx
- 基于精确重心法的农产品冷藏仓库选址研究一以米易为例.docx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评报告.pdf
- 双叉臂式悬架设计.docx
-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护理.pptx
- IEEE C57.149-2012国外国际标准.pdf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 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