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

朱元璋《鸭绿江》诗暗藏天机 唐代中叶,地理学家贾耽《道里记》有“海行至鸭渌江口”之说,史学家杜佑《通典》解释说“鸭渌江,源出白山,水色似鸭头,故俗名之。”之后,“鸭渌江”基本成为正规称谓,出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实录、正史记载、诗词歌赋之中,可到了明代,官方记载的“鸭渌江”却突然变成了“鸭绿江”,“渌”字的三点水不知何故被蒸发,这究竟是人们的误读还是另有玄机呢? ? 目前,很多研究者认为,鸭渌江之所以被误读为鸭绿江,其始作俑者应该是杜佑,他的“水色似鸭头”几个字让人们想起了鸭头的绿色,所以渌自然就应该变成绿了。可《宋史》中的“宋大中祥符二年,契丹主隆绪伐高丽,渡鸭渌江,高丽败保铜州”、《元史》中“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以及《辽史》中的“冬十月戊申,钩鱼于鸭渌江”等记载让人坚信,唐代以后,官方并没有听信杜佑的一家之言,依然保留了“鸭渌江”三个字的原始风貌,鸭渌江的“渌”字一点水也没有少。 ? 明代的鸭渌江是否涛声依旧?看《明史》记载,的确渌变绿,少了三点水,但这似乎不可信,因为《明史》是清朝官方组织编纂的,并不能说明“渌”字的三点水是在明朝消失的。而要弄清三点水何时时蒸发,必须从建文元年(1399)官修的《明太祖实录》中寻找答案。 ? 洪武三十年(1397)春正月,《明太祖实录》记载了朱元璋的一份诏书,这道诏书要求天下保护耕地,不许放牧,并将军民屯种田地的禁牧区进行了划片。朱元璋在《敕》中提到东边的界线时,就用了“又东至鸭绿江”的字眼,其他关于“鸭渌江”的记载也都无缘无故地变成了“鸭绿江”。既然是《实录》所记,不排除鸭绿江名字的诡异奇变是由朱元璋一手策划的。那么,这一说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旁证呢? ? 洪武二十九年,朝鲜因“奏请印信、诰命状内引用纣事,尤为无礼”而引起朱元璋的极大反感,三月,朱元璋先是扣留了朝鲜国王李成桂派来“奏请印信”的艺文春秋馆大学士郑总等人,接着要求必须把撰写校正人员尽数发来,否则不放郑总。撰写人员押到京师后,朱元璋当廷“讯其所以”,并下令“勿遣其还”。 ? 这几个被朱元璋扣留的朝鲜儒生中,有一个李朝初期著名的朱子学家权近,他用汉语与朱元璋交谈,解释表笺失误时态度谦虚而实在,他说:“小国事大,不可不用表笺。臣等生长海外,学不通,方使我王忠诚不能明白以达,是实臣等之罪,非我王所知。”朱元璋听罢情况说明,才“怒稍解”,勅权近留文渊阁,命游观三日,令其赋诗二十四篇,用来欣赏,朱元璋读后非常满意,随及赐御制诗三篇以赠。 ? 这三首诗中,其中就有朱元璋的御制诗《鸭绿江》,诗中曰:“鸭绿江清界古风,强无诈息乐时雄。逋逃不纳千年课,礼仪威修百世功。汉代可稽明载册,辽征须考照遗踪。情怀造到天心处,永世无波戍不攻”。这首诗在明代吕毖的《明朝小史》中有记载。可以看出,是朱元璋亲手将鸭渌江的渌改成了绿。那么,前朝几代的皇帝都没有改变的东西,朱元璋为什么要拿鸭渌江的渌说事儿呢? ?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低,但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别人没有相信唐代杜佑的“水色似鸭头”,朱元璋岂会无知地轻易相信。从史料记载看,朱元璋没有到过鸭绿江,江水的颜色是不是就是鸭头绿,他也说不清,如果说朱元璋相信杜佑的话,似乎不通。看来,朱元璋拿鸭渌江的三点水说事,一定另有玄机。 ? ?洪武年间,鸭绿江两岸是北元、高丽与大明王朝的争夺之地。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打败北元将领纳哈出,收回元朝统辖的辽东地区。当时,高丽王辛祸却要求将这一区域划归高丽,朱元璋坚决拒绝,指出:高丽地壤旧以鸭绿江为界,从古自为声教。辛祸不服,于洪武二十一年侵入辽东,双方关系恶化。后来,李成桂发动兵变,废黜辛祸,虽然改善了与明朝的关系,但这一段历史却给朱元璋的心头撒上了一把盐。 ? 鸭绿江两岸的动荡,让朱元璋心生介蒂,他想到了天意。开国创业之初,朱元璋非常信奉火德,为了应兆天命,他的一言一行无不与火结下良缘。据明代刘辰《国初事迹》记载:“太祖以火德,五色尚火,将士战袄,战裙,壮帽皆用红色”。按照五行相克的学说,水克火,看来,朱元璋应该是非常讨厌水的。 ? 鸭绿江两岸之所以出现你争我夺的局面,朱元璋一定想到了前人史料中提到的鸭渌江的“渌”字,这里的三点水,应该是个罪魁祸首。以此分析令人相信,朱元璋应该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强行将鸭渌江中的渌的三点水去掉,换成绿色和平的绿,这么一变,其中的天机不言而喻:祈祷上天保佑鸭绿江两岸的和平。 ? 不管怎样,鸭绿江在明代的官方称谓中闪亮登场,将原来“渌”中的三点水一笔勾消,这个不为人知的天机连同唐代杜佑的误解,让后人对鸭绿江的称谓有了无尽的误读。 ? 其实,鸭渌江是满语Yalu ula的音译,满语含意是“边界之江”。据此看,“渌”字与“绿”字相比,渌在读音上尊重了满语的原音,更加符合历史原貌,而绿的读音并非读lu,杜佑和朱元璋虽然附合了“绿”字其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