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4.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4

【归纳总结】 我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规律: (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开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3)科举制逐渐完善,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 ①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②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③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制等。 ④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亲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⑤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 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 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决定 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 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地理角度来看,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中国农业的发展使大型的水利工程等公共事业的建设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①萌芽: ②确立: ③巩固: ④完善: ⑤加强: ⑥发展: ⑦强化: (2)兴衰过程: 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北宋(二府三司制) 元朝(行省制) 明清(废宰相、内阁制度、军机处)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 趋势: 影响: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设立军机处 秦朝: 汉代: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秦朝 汉末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郡 道 路 行省 州 州 县 县 县 州 郡 县 路 州 县 明朝 清朝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府 县 省 道 府 县 府 趋势: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以加强中央的权力。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秦朝: 汉朝: 隋唐:__________ 宋代:__________ 元代:设御史台,人命重案有监察御史复按 明初至清末: 中央_______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目的?)_ 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目的: 中央________,地方_________ 中央: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御史大夫、御史台 刺史 (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明代的厂卫特务机构 2.演变: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门下省、唐还设御史台 谏院、设提点刑狱司 安察使司 A.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B.监察官员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实际效能的有限性 ①积极性: ②消极性: 3.评价: 一定程度上加强皇权,适应了实行专制统治的需要。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 朝代 制度 依据 西周 春秋战国、秦、汉初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1.目的: 2.演变 3.作用: 维护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 △全面认识科举制? 世卿世禄制 身份 军功制 军功 察举制、征辟制 品行。孝、廉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科举制 才学 选官制度 △全面认识科举制? 1.实质: 2.评价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①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 ②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 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④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 ⑵ 消极作用: ⑴ 积极作用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可以称作仕进制度。它与我们今天的人事制度中的公务员录用制度大体相当。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