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docVIP

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doc

  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分析 【摘要】局部应用尿激酶 治疗 急性脑梗死风险大,有斑块脱落危险,静脉及DSA介入溶栓安全可靠。 【关键词】颈总动脉静滴DSA介入溶栓急性脑梗死尿激酶 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们分别采用颈总动脉注射尿激酶、静脉滴注及DSA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脑梗死发病6h内;(2)脑CT排除脑出血,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3)无明显意识障碍(昏迷或昏睡),但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极差;(4)肢体肌力瘫痪0~3级;(5)年龄<75岁;(6)血压<180/100mmHg;(7)家属同意签字。排除标准:①脑栓塞、冠心病、房颤;②凡有出血、溃疡、新做手术;③重度肝、肾功能不全;④使用过抗凝剂及抗纤溶剂。 其中颈动脉溶栓组62例患者,男42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52.35±23)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6h。静脉滴注溶栓组51例,男30例,女21例。DSA介入溶栓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均经头CT排除脑出血。 1.2方法选择 1.2.1颈动脉局部注射尿激酶25万~75万U,后续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甘露醇等静滴,配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康复治疗及对症处理。 1.2.2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加生理盐水150ml,于1h左右静滴,后续治疗与方法1相同。 1.2.3DSA脑动脉内给溶栓药物治疗,方法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4例,大脑前动脉闭塞8例,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椎动脉闭塞2例。通过特制导管插入交换导丝,引入导引导管,插入微导管,尽量使其头端达血管固定部位或将微导丝通过进入达到大脑前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中血栓形成的部位,使灌注的溶栓剂直接与梗塞物接触,用注射泵于30min注射尿激酶(UK)50万U,以后每隔15~30min复查1次血管造影,一旦再通即停止注射,如不通再注射25万U(15~30min),总量10万~100万U,造影时间<1.5h,术后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及穿刺点情况,给予脱水、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24h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1.3临床疗效评定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溶栓治疗前后1d、3d、7d、14d、1个月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增加为无变化。 2结果 颈动脉溶栓组完全再通16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32例;其中发生2例颈动脉斑块脱落,致大面积脑栓塞,再出血4例。 静滴尿激酶组完全再通18例,部分再通15例,未通18例,再出血3例。 DSA介入溶栓组30例,完全再通14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2例,再出血4例。 3讨论 UK是第1代溶栓剂,疗效确切,国内应用较多的溶栓剂可使纤溶酶原中精氨酶-缬氨酸的化学链断裂,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导致血栓和(或)栓子溶解,国内专家建议动脉用UK总量不超过75万U。 结果表明,颈动溶栓组再通率只有25.8%,其中发生2例颈动脉斑块脱落,致大面积脑栓塞,再出血4例,风险大、效果差。 静滴尿激酶组完全再通率35.3%,再出血3例。效果优于颈动脉溶栓组。这与林永善等观察结果相差较大。 DSA介入溶栓组30例,完全再通14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2例,再出血4例。 颈内动脉闭塞14例中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8例,未通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8例,完全再通;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1例,未通1例;椎动脉闭塞2例,部分再通。30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6例,部分再通11例,未通3例,在溶栓半小时神经功能就有改善,24h基本进步,病情变化即复查CT,梗死后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1例血尿,死亡例为脑干梗死。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DSA介入溶栓 治疗 组效果远远高于颈动脉溶栓组及静脉给药组。但目前,在DSA行介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受到许多因素限制,使开展这类病例数有限,而且,大多数基层 医院 无昂贵的DSA设备,如将病人转至具有DSA设备的医院治疗,将错过最佳再灌注时间窗,影响疗效。因此,静脉溶栓仍然是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较佳方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