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课程论文封面及要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文化”课程论文封面及要求

《茶文化》课程论文 上课时间 星期四晚上 学生姓名 上课序号 40 学 号 201211531310 所在850737234@ 联系电话69) 提交时间 年 月日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经过历代长期的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传播世界,造福人类。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展进展中。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相传由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明代朱元璋体恤民艰,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从此我国茶叶生产由团饼茶为主转为散茶为主。茶类有了很大发展,在绿茶基础上,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及花茶等茶类相继创造出来。清朝到民国时期 清代海外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康熙23年,清朝廷开放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西方。在民国初期,创立初级茶叶专科学校,设置茶叶专修科和茶叶系,推广新法种茶、机器制茶,建立茶叶商品检验制度,制订茶叶质量检验标准。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茶业。 茶叶按其制造方法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而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等,则属于再加工茶类,是以六大茶叶为原料、经再加工而成。而所谓的“非茶之类”则指的是枸杞茶、苦丁茶等保健茶。绿茶:属不发酵茶类,是我国产区最广、产量最多的茶类,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加工工艺:杀青——揉捻——干燥?青茶(乌龙茶)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誉。属半发酵茶类。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红茶: 以茶树新芽叶为原料,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属全发酵茶,是国际贸易量最多的茶叶。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白茶是中国的特产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儒家茶道是寓教于饮,寓教于乐。在民间茶礼、茶俗中儒家的欢快精神表现特别明显。而道家倡导清无为、天人合一,主张重生、贵生、养生。而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正与其天人和一的思想相吻合,将其融入茶道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道茶流派。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物我玄会”的哲学精髓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的是苦寂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来源, 中国茶学与儒释道的思想理念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茶文化与儒家思想中“礼” 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礼仪的观念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那么在文化中,自然也会有所体现。在古代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中都需要用到茶。晚唐人刘贞亮《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 其中就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二句,这说明最迟在唐代,来客敬茶以茶为礼,已成为普遍风俗“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茶文化中体现了这一点《茶经》中强调选水要选缓流的活水反对急流之水,也不能用停蓄不流的死水。在饮茶之中,第一次泡茶之水, 仅作“暖盏”之用,并不饮用第二次的茶汤才是最佳之“至味” 饮茶的量也强调适度。饮茶人通过品茶而悟道,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和” 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茶道。饮茶的全过程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就是提倡达到通过茶道, 营造出社会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空间道家思想强调对自然的追求。老子的《道德经》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道是自己如此的, 自然而然的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