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docVIP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doc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作者:孔祥廉 林慧 盖丽丽 梅全喜 【摘要】 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 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显示出中医药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药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DNA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急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或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迁延难愈,可 发展 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二十亿的病毒感染者,其中3.5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我国就有一亿二千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艾滋病的患者多一百倍。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或肝癌[1,2],但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应答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与特效药物,虽有拉米夫定、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问世,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易反跳、费用高等缺陷,尚不能满足于临床需求。令人可喜的是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应国红等[3]对800种中草药水提物进行抗HBV的实验研究。实验筛选出15种对HBV活性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即土牛膝、鬼羽箭、蛇床子、钻骨龙、蛇莓、香薷、泽兰、益母草、女贞子、地骨皮、桑椹子、半枝莲、茜草、羊蹄、天花粉。其中天花粉、香薷可高效抑制HBV。应国红等[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对18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进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实验研究,根据药物的综合药效指数(SEi)评价药效,经筛选得抗HBeAg的有效药7种:茴香油、羊蹄、女贞子、蛇莓、益母草、香薷、黄连,其中高效药2种,即茴香油(SEI=1.90)、羊蹄(SEI = 2.05)。徐舒等[5]采用PCR筛选技术研究白背叶根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白背叶根有抑制体内D- HBV复制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关;其治疗作用较拉米夫定弱,但作用维持时间长,且用药较为安全。谢志春等[6]采用反向间接血凝体外试验及乙型肝炎树鼩感染模型动物实验,从200种常用中草药中筛选出5种具有较高抑制HBsAg活性的中草药,即珍珠草、丹参、五倍子、桑椹子、仙茅,这5种药物可使HBsAg滴度从1: 32768降至1:16。进一步在树鼩体内进行抗乙肝病毒抑制实验,结果显示珍珠草及五倍子有较强抗HBsAg作用。张晓双等[7]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肝康乐颗粒(含柴胡、丹参、灵芝、五味子、茵陈等)在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结果显示肝康乐颗粒在鸭体内有一定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且抗病毒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停药后DHBV-DNA有反跳现象。范慧敏等[8]用肝舒胶囊(由太子参、茯苓、黄芪、白花蛇舌草、川萆薢、甘草等组成),灌胃给药10 d,发现第5天对DHBV-DNA抑制率可达20%~30%,第10天抑制率可达50%,表明肝舒胶囊对鸭体内的DHBV-DNA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刘中景等[9,10]用小柴胡汤进行抗HBV体内外实验和组方机理分析。体内抗DHBV实验中,全方组、半方组(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和单味柴胡组对DHBV均有抑制作用,以全方组作用最优,且抗DHBV作用比较持久,停药后无反跳现象;体外抗HBV实验,各剂量组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也以全方组的抑制率最高,半方组次之,单方组抑制作用不明显。倪勤等[11]发现小柴胡片有体外直接抗HBV活性作用。陈压西等[12]则发现小柴胡汤胶囊在鸭体内也有一定的抗DHBV作用。   有关临床研究还表明[13,14],联合用药比单味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更强。应用疏肝健脾益气药物,如柴胡、木香、炒枳壳、青皮、香附、鸡矢藤、沉香、佛手等;应用活血化痰药物如:昆布、海藻、瓜蒌、法夏、藿香、莱菔子、山楂、陈皮、枳壳、佛手等;应用调补肝肾药物,如淫羊藿、冬虫夏草、枸杞子、鹿角、紫河车等,可达到增强清除乙肝病毒的作用。   2 中药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   肝炎出现黄疸,逐渐加深,是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胆红素血症,会加速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而且是胆道系统继发感染的诱发因素。因此,肝炎有黄疸者,当先利胆退黄,促进胆汁排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中药消退黄疸,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吴建等[15]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每天予常规护肝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