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专项讲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顶管施工专项讲述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白云区石井河流域城中村污水管网工程 (东片区)――云城街萧岗涌-机场周边涌污水接驳完善工程 建设地点:广州市白云区云城街萧岗涌、新市南路、机场周边涌、云城东路、云城西路 建设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水利建设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广东华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工程拟新建污水管总长约2929.2m 项目目标:完善城中村或河涌沿岸污水排放口与公共污水管的接驳,在设计范围内达到旱季污水100%截流,杜绝旱季污水排入萧岗涌或机场周边涌。 本段顶管工程位于白云区云城西路机场周边涌西侧道路上,东侧为萧岗涌与机场周边涌交界处。自齐富路始发沿机场周边涌涌边道路向南顶进,全长459m。管道使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F型接口。W87-W88工作段为DN1000钢筋混凝土管,长为67.4m。其余W88-W96工作段全部为DN800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坡度为0.2%,向上顶进始发。 1.2 水文地质 1.2.1地表水 顶管线路沿道路布设,道路旁右侧为河涌,其地表水体主要为河涌水体,河涌水体与地下水有较紧密联系。 1.2.2地下水 1、地下水类型 场区地处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开阔低平,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区。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 (1)上层滞水: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结构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一般不大,其动态受季节降雨影响。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河涌水及生活用水的补给。 (2)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②3粉、细砂层 ②4 中、粗砂层中。场区②3粉、细砂层②4 中、粗砂层主要位于②1粉质粘土层下,属于承压水;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上游地下水迳流的侧向补给。 根据钻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勘察期间场区的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2.90~5.00m,标高一般为6.20~7.50m。 2、地下水腐蚀性 本次勘察于场区钻孔WLZK8及WLZK21中取地下水样2组进行工程水15项分析,水质分析结果见附表二(水质分析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腐蚀性评价,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评价详见下表。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 水样 主要指标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中钢筋 PH值 侵蚀性 CO2 (mg/L) HCO3-(mmol/L) Cl- (mg/L) SO42- (mg/L) 环境II 地层 渗透性 腐蚀 等级 环境 腐蚀 等级 腐蚀等级 WLZK8 7.24 0.00 0.63 23.3 42.7 微 强 弱 长期浸水 微 弱 微 干交替湿 WLZK21 6.54 8.27 0.36 33.2 18.2 微 强 中 长期浸水 微 弱 微 干交替湿 从上表表2评价结果可知,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在II类环境具微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具弱-中等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具微腐蚀性。场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1.3工程地质 一)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场区地貌为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勘察期间场地地面标高为10.50~11.90m;场地周边多为建筑物,地下管线复杂,交通便利。 二)地层岩性 据野外钻探资料,场区主要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各岩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1 杂填土:仅建于钻孔WLZK5~WLZK6,呈透镜体分布。杂色,稍湿,为路基填筑土,已压实。成分主要由砼块、砖块、碎石和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占40~50%。顶部30~50cm为砼路面。该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4.30~4.50m,平局4.40m。 ①2 素填土:见于整个场地,呈层状连续分布。杂色稍湿,为路基填筑土,已压实。成分主要由砂质粘性土和少量碎石组成,顶部30~50cm为砼路面。该层大部分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1.50~7.80m,平均5.31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4次,锤击数N=5.0~14.0击,平均9.7击。 2、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 ②1 粉质粘土:见于整个场地,呈层状连续分布。灰黄色,灰白色,花斑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层顶埋深4.00~6.80m,层厚0.75~7.45m,平均3.20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36次,锤击数N=4.0~15.0击,平均8.1击。 ②2 淤泥质粉质粘土:见于钻孔WLZK3~WLZK4、WLZK6~WLZK8、WLZK10~WLZK11、WLZK17~WLZK19、WLZK22~WLZK25及WLZK28~WLZK30,呈透镜体状分布。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