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doc
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综述
内容 摘要:产业共性技术作为未来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 应用 的技术,其应用和扩散能够对一个或多个行业及 企业 产生深刻 影响 ,且处于竞争前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产业共性技术 理论 研究 和开发组织形式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产业共性技术 理论研究 开发组织形式
产业共性技术理论研究
(一)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溯源和概念的提出
国外最早关注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研究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高级 经济 学家G#8226;坦森 (Gregory Tassey)、A#8226;林克(Albbert Link)等人。1992 年坦森提出了一个用于 科技 政策研究的“技术开发模型”,1997年后称之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我国学者项浙学、陈玉瑞对共性技术的属性进行了 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G#8226;坦森的“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理论上作出了修正,论述了共性技术的层次性和共性技术与专有技术的转化原理,从理论上揭示了共性技术的本质和 发展 规律 。
而对共性技术的分析来源于某些技术的公共品的性质,但多数只是提出共性技术这个概念或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如A.Granberg、R.Nelson等。一般说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广(Multi Use),使用者越多(Multi User),技术的共性就越强。
共性技术第一次被明确定义是在1988年美国ATP(先进技术计划)上: 一种有可能应用到大范围的产品或工艺中的概念、部件、工艺或 科学 现象的深入调查。在这个定义中,共性技术及其与之相对应的“专有技术”是就它所服务的范围来说的。 目前 国外关于共性技术较为权威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另一种是前布什政府(1990)Federal Register中对共性技术的定义。可见,共性技术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广阔的适用性,为多项其他技术提供基础。
国内学者将共性技术一般称之为产业共性技术,在学术研究上不作区分。李纪珍从技术层次的角度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同时也对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马名杰认为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的、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另外还有学者从共性技术所处的技术研发阶段出发,即将技术分解为实验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和专有技术,或者提出共性技术处于基础研究之后的第二个基础研发阶段。
(二)产业共性技术的性质和分类
对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李纪珍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有四个特点:基础性、开放性、外部性、关联性。任丽在认可李纪珍对共性技术特点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具有层次性的观点。刘子玲则主要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是目前较少的对产业共性技术某一特点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述之一。罗芳提出产业共性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前瞻性、同享性、风险性、联合性。基本思想和李纪珍的提法大体一致,但将共性技术开发的风险从其特征的角度提了出来,在其他论著里面并不多见。而操龙灿认为产业共性技术的主要特征是超前性、非独占性、共享性、风险性、集成性和 社会 效益性,在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风险性的同时,还提到了集成性和社会效益性。薛捷则把产业共性技术所处的阶段——竞争前阶段,作为共性技术的首要特点提了出来。
不同的学者将产业共性技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李纪珍分别从产业共性技术涉及的层次、共性技术确认的时间次序、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三个角度进行了分类。马名杰从产业共性技术的重要性角度将其分类为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一般共性技术。郭小林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分类采用的三个维度分类 方法 ,根据三个维度分类结果,借用了系统工程方法论中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构建了产业共性技术三维分类体系和三维矩阵模型。
(三)产业共性技术的界定和识别
李纪珍为了更清楚地界定产业共性技术,提出了技术共性度的概念,给出了产业技术共性度的 计算 模型。但限于该模型所需资料来源的困难和 目前 统计体系的不完善,该 方法 的适用性有待商榷。任丽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的筛选标准,是目前并不多见的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筛选的论述。
很多的学者基于技术开发复杂性的考虑,并不赞成使用某种模型或者筛选标准对共性技术进行选择,而是主张应该效仿日本等国的“技术预测”和“技术普查”等做法,获得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的名录。如万劲波就从政府制定 科技 发展 战略、选择优先发展领域和确定研发投资领域的角度提出应该建立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动式教学在高师大提琴选修课中的应用.doc
-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实例.doc
- 互动式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 互动式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中的运用.doc
- 互动教学―一种值得提倡的医学教育模式.doc
- 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完善对策.doc
- 互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doc
- 互助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措施及成效.doc
- 互助县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 互助县林木种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O型三通球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圣代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液压注脂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固定容量输液泵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在线连续监测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压式珍珠奶茶封口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地温空调螺母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扁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刹车调节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提式电熔捆包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