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尿路感染个案治疗反思中医临床若干问题.doc
从尿路感染个案治疗反思中医临床若干问题
【摘要】 对临床症状有差异的9例尿路感染患者用基本相同或不同的中药进行 治疗 ,以症状与尿常规检查均改善为有效。通过分析比较个案证治的异同,结合中医临床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病案;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治疗结果
Abstract: Nine case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toms e or different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the effects provement of thEir symptoms and urinary test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of the 9 cases.
Keyedical record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treatment oute
本文首先介绍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个案,其中个别也许存在慢性肾炎的可能性,但并不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与探讨中医临床以及中医临床研究中所碰到的若干问题。
1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医案
1.1 主症:尿痛、尿急、余沥不尽 案例1:陈某某,女,28岁,主妇,2005年7月5日就诊。主诉:尿痛、尿急、余沥不尽3 d。伴腰酸、口干、口苦,大便虽每天1次,但溏薄而含不消化物,并有里急后重感。舌嫩红、苔薄黄、脉细弦。尿常规示白细胞(ol/L,尿酸421 μmol/L,空腹血糖6.57 mmol/L(有慢性肾炎可能)。按脾肾亏虚论治。处方:黄芪30 g,杜仲15 g,玉米须30 g,马齿苋100 g,蒲公英50 g,7剂。11月6日二诊:腰酸改善,乏力依旧,尿常规示WBC (+),尿蛋白(-),尿潜血(+)。上方再予7剂。
1.7 主症:无症状 案例9:姜某某,女,58岁,退休,2006年2月21日就诊。主诉:自2005年9月初起尿急、尿频、尿痛,当时诊断为尿路感染。经头孢羟氨苄胶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后,尿急、尿频、尿痛症状消失,但尿检指标至今无彻底改善,故来求治。顷诊小便无特殊不适,略有腰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尿常规检查示WBC(+++/HP),RBC(+/HP),蛋白(+)。27年前曾患急性肾盂肾炎。另有高血压、慢性胃窦炎和2001年子宫肌瘤切除术等病史。按脾虚兼湿热论治。处方:党参12 g,茯苓12 g,莲子肉12 g,王不留行10 g,肉桂6 g,白果15枚,川牛膝30 g,土牛膝30 g,白茅根30 g,山栀12 g,赤小豆30 g,灯芯5扎,竹叶10 g,麦冬30 g,乳香3 g,甘草6 g,7剂。2月27日二诊:尿检查结果示WBC(++/HP),RBC(2~4/HP),蛋白(-)。效不更方,再予7剂。3月7日三诊:尿检查结果全部正常,原方14剂巩固疗效。3月21日四诊:尿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2 讨论
2.1 关于整体观念与脏腑辨证的奥妙 中医将本属膀胱的一些证候“假借”小肠的名义并通过经络与心联系在一起。在“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指导下,从“心”论治可以见效,诚如《丹溪心法·淋》云:“心清则小便利。”上述医案采用处方多由清心莲子饮、导赤散等加减构成,山栀、连翘、灯芯、竹叶、莲子肉、甘草、茯苓、麦冬、淡豆豉等均有清心作用,却可用于小便异常之淋证。淋证多由湿热作祟,湿由脾生,故用党参、茯苓、莲子肉之属健脾化湿以治源头;湿热流注下焦膀胱,故以牛膝引药下行。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气化不利责之于肾,故用肉桂辛散通阳化气;有大队凉药,麦冬育阴,可保肉桂的作用仅止于气化膀胱而无温阳助热之虞。久病必瘀,故适当加入乳香、王不留行、川牛膝等利尿通淋、活血化瘀之品。《古单方》记载淡豆豉“治小便秘涩,脐下疼痛”。组方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脏腑辨证。
2.2 关于中西医病名诊断对应问题 如将西医之病对应中医病名,一般将尿路感染归为“淋证”范畴。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或痛引腰腹的病证,却无法规定需要必备哪些证候。案例1和2尿感症状相对典型,基本可以诊断为“淋证”。但案例9没有症状,案例3~8症状信息量较少,难以满足中医淋证的诊断。这种情况在临床十分常见。如将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中医病名诊断的 参考 或依据,显然不符合中医的理念,但当前这种情况在临床诊疗中比比皆是。例如
文档评论(0)